4月17日,巴黎的塞纳河畔,传来历史回响。曾侯乙编钟以青铜铸就的文明密码,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为湖北实现该领域零的突破。这套战国礼乐重器,正以跨越时空的生命力,书写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篇章。
《世界记忆名录》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记忆文献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
曾侯乙编钟的六十五件青铜钟体组成的十二半音体系,比欧洲早诞生1800年。错金铭文记载的乐律实践,印证着“八音克谐”的礼乐思想。现代声学仪器检测显示,其音准误差不超过正负三度。这不仅是青铜铸造的巅峰之作,更是礼乐文明的活态见证。
荆楚大地孕育的编钟,与神农尝百草的探索精神、屈原《天问》的哲学追索一脉相承,构筑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曾侯乙编钟入列《世界记忆名录》,与少林寺碑刻、甲骨文等18项世界记忆遗产交相辉映,串联起华夏的文明长链。
进入新时代,文物正在焕发新活力。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近千种文创产品,不少产品一经发布便被一扫而空;3D打印复刻的编钟走进校园,《楚商》《幽兰》古曲在青年手中重获新生。随州的文旅示范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青铜纹样化作国潮服饰、建筑装饰的创意源泉。从文创产品到国潮服饰,传统文化正以“科技+创意”的双翼,飞入当代生活场景。
在编钟故乡随州,一套套编钟敲响知音神韵,成为响彻中外的文化经典;一朵朵香菇种出“香菇之乡”,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重点产业集群;一辆辆改装车载着“专用汽车之都”,向专汽千亿元产值迈进……
在湖北省博物馆,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在编钟演奏员的指导下,用编钟奏响了《欢乐颂》。历经岁月的曾侯乙编钟,在“让文物活起来”的当下,焕发出新的耀眼光彩。
文明的传承,从不是简单的复刻。回顾历史的长河,唯有扎根传统的创新发展,才能让文化基因融入时代的脉搏。从曾侯乙墓室到联合国,从青铜纹饰到编钟文创,传统文化正以破圈之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王忠林在武汉调研时强调 加快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下一篇:
邱德浩:铁匠手艺人33年的坚守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夏正锋、杜培清穿着汉服,手执自己绘制的扇子、纸伞在红地毯上走秀是一种什么感觉?当天,孩子们在贝拉美...
咸宁网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学校倡导东方外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宣...
孟祥伟主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健康咸宁建设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咸宁网...
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市各地通过举办龙舟赛、包粽子大赛等活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发布,广电总局围绕“领航新时代”“奋...
此次培训受到了全市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热烈欢迎,一致表示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我国宗教的...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周活动,旨在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风尚。
进一步激发、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之情,营造了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国国家话剧院集结11位青年导演将于8月13日-8月27日齐聚济宁曲阜尼山圣境,以戏剧新时代视角,创新创造舞台新场景,书写传...
”与会人员表示,要在不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活力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