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德国美因茨4月24日电(喻珮 杜白羽 单玮怡)大别山南麓的湖北英山,山峦叠翠,花海如缎。这里是中国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的故乡。在武汉大学任教的德国人法比安·施罗特曾在文献中读过毕昇的故事,日前他专程来到英山,探寻活字印刷术。
走进英山县毕昇纪念园,毕昇的浮雕像矗立,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方方正正、错落排列。施罗特指着其中两个最大的汉字,用中文念道:“毕昇”。
拼版照片:左图为4月2日在湖北省英山县毕昇纪念园拍摄的毕昇塑像。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右图为4月7日在德国美因茨拍摄的古登堡雕塑。新华社记者张帆摄
毕昇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毕昇纪念园于2023年在英山开园,运用现代化展陈手段,生动展示胶泥活字、木活字印刷术。
汉字演变过程,令施罗特特别着迷。“汉字数量庞大,印刷更加复杂。”他说。
展厅内,一块多媒体互动屏上呈现一幅世界地图,用手触摸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可以看到活字印刷术在该国的传播路线和发展简介。
拼版照片:上图为4月2日在湖北省英山县毕昇纪念园拍摄的泥活字。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下图为3月21日在古登堡博物馆拍摄的传统古登堡印刷术雕版。新华社记者张帆摄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林纯洁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到了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登堡改进了油墨和金属冶炼技术,他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直接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漫步德国美因茨,城市中心矗立着一座古登堡的雕像。坐落于此的古登堡博物馆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印刷与写作博物馆之一,收藏了数十万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访。
拼版照片:上图为4月2日,胶泥活字非遗传承人汪奎展示覆墨工艺。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下图为3月21日,古登堡博物馆印刷车间经理克里斯托夫·松德尔展示古登堡印刷术工艺。新华社记者张帆摄
博物馆专门保留一处“印刷车间”,每小时进行一次印刷展示。“印刷术拥有巨大的力量,能够将不同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馆馆长乌尔夫·泽尔特说。
有学者指出,古登堡时代的欧洲人已通过《马可·波罗游记》等渠道了解到中国技术。19世纪初,欧洲的铅活字印刷机又传入中国,这种交流彰显了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共同演进的历史逻辑。
“技术突破是文明演进的催化剂,而文明间的开放与包容则是技术创新的土壤。”林纯洁说。
当前,中德两国在工业4.0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在武汉市蔡甸区的中德国际产业园,德国品牌和技术与中国人才、市场对接,共同推动全球产业链升级。
在亲自体验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之后,施罗特说,在全球化和数字时代,国家间只要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人类的文明成果就可以实现全球共享。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岚图汽车卢放:以安全为基石,用科技诠释用户体验新境界
下一篇:
湖北如何打造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听全球智囊团这样说……
将新的经验与新的实践相结合,重大题材创作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至此, 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钢琴系列演出已经过半。
接下来,爱奇艺还将在暑期陆续推出类型丰富的作品,持续为观众带来高品质娱乐内容。
申纪兰形象出现在屏幕上,具有无可取代的独特价值。
“埃及人眼中的中国:‘一带一路’中埃陶瓷文化交融”讲座现场的瓷乐表演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从驼铃声声的丝路回响中走...
十一黄金周结束, 2023年电影国庆档正式落下帷幕,电影市场最终以总票房累计27.34亿收尾,超去年同期83%,总观影人次超6511....
他写《自题金山画像》是在向后人作一个提示,就像释迦牟尼说法于阿难、老子传道于尹喜、孔子述理于弟子,东坡是用自己的心态...
12月17日,荆州沙市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
来源:3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王忠林(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忠林(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3月31日电(记者朱昊晨)中国-瑞典贸易投资对接会31日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