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赵旭光 朱华军
5月14日,爬上一座小山坡,38岁的韩凯挽着红蓝相间的测线,接入到一个大屏幕上,接收10公里外发射机的电磁波信号。“我们的脚下就是巴东隧道,通过广域电磁法,能将1公里地下地貌特征‘看’清楚,这种用于地质勘测的技术,首次用在湖北交通工程上。”中国地调局岩溶所物探室副主任韩凯从桂林驰援湖北,踏遍巴东县信陵镇的山谷沟壑,只为给待建的、长约13公里的巴东隧道制作一张地下物探图。
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186.63亿元建设的巴东至湖南张家界高速公路沪蓉沪渝连接段,全长67公里,因穿越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巴东组”,被称作湖北交通设计、施工难度“天花板”项目。其中,全长约13公里的巴东隧道选线方案历时两年踏勘,方案一直未选定。直至当天,这座湖北最长的公路隧道才从8个方案中最终确定线路走向。
原来,绵延壮美的武陵山脉延伸到巴东地区,形成一道世界性难题。在这里,滑坡、岩溶、崩塌及危岩等地质灾害频发,成为“工程禁区”。到底有多难?一个例子可窥一斑。2014年通车的沪蓉高速宜昌至巴东段核桃树大桥,通车不久就因山体蠕变导致大桥出现桥墩墩台偏位、桥面沉降等病害。后经院士专家把脉,历时5年才完成桥梁加固工程,而这座大桥还只是穿越了“巴东组软岩地层”的边缘。
巴东隧道则要穿越“巴东组软岩地层”核心区,难度可想而知。它集巴东组滑坡、岩溶和峡谷堆积体、危岩体三个世界级工程地质问题于一体。隧道所在地层有11条断裂带,如同软硬不一的三明治。除此之外还有大小不一的溶洞,湖北交投巴楚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唐守峰笑称,如果有人穿越进去,就像在龙宫里,8条暗河、10个大溶洞,每天产生81万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一个500万人口的城市一天的用水量。后线路不断优化,经过的溶洞每天水流量仍达41万立方米。
“每一次钻探,都是一次冒险。”站在海拔千米的茶店子镇深山,中南勘察设计院项目负责人李松博士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对面是几乎垂直的悬崖峭壁,这也是巴东隧道的出口。最新方案绕开了面积达4平方公里的东南峡谷堆积体。李松说,为摸清隐伏地下溶洞的位置,他们采用先进的物探技术和钻探手段,累计钻孔深度超过6万米,绘制出详尽的地质剖面图。
“8个选线方案历时两年,前后召开30多次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专家评审会,是以审慎的科学态度不断趋利避害。”唐守峰说,项目专门为解决地质灾害问题、优化选线方案成立专家团队“巴张智库”。该智库在交通建设中首次引入地质灾害、隧道施工等咨询单位,拥有包括2位院士、10多位博士在内的豪华阵容。方案不断优中选优,避大治小,主要尽量避开滑坡体、大溶洞等地质带,避免盲目施工出现的重大险情,或建成后返工的现象。
最先进的技术,给予了建设者们做出“最优解”的底气。长江科学院汪斌博士介绍,隧道勘测汇集国内最先进技术,开展深部岩溶隧道详勘,精准划分风险区段,犹如一双双“千里眼”,识别出119个地灾点。
有了“千里眼”,专家对大山里的构造摸得更清楚,对巴东隧道年内动工也充满信心。据悉,最新方案中,天坑、暗河等“拦路虎”不断减少,也成功绕开堆积体。在物探技术精准识别下,他们还提前钻出5.8公里的引水洞。目前正进行隧道三维地质建模,搭建涌突水量数字化预警平台,为巴东隧道后期的安全施工及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前4月湖北出口同比增长36.6% 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表现亮眼
下一篇:
国潮音乐嘉年华签约襄阳 首场活动下半年择期举办
汛情就是命令,作为咸宁市唯一的地质工作专业队伍,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湖北省咸宁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认真肩负和积...
近日,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桂花镇盘源村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有效增强了村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了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应...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区政府办紧盯百姓安全,消除地质灾害10处,消除重大隐患10个,共计投入1000余万元。
”毛文瑜说,目前已对全县35个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预警监测装置,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测预警,确保能够实时发现并及时处...
咸宁网讯通讯员廖雄起、胡伟帆报道:近日,崇阳县青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联合青山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在青山镇石垅...
2月1日, ,为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根据全省、全市调度会要求,市减灾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
咸宁网讯通讯员简臣杰报道:8月22日,来自长江大学资环学院的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公益宣讲团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崇阳县港口乡的党员...
当前正值春运返程高峰,加之寒潮、大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影响,湖北地质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
我市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优化双控管理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隐患点+风险区”管控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咸宁...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 王凡报道:29日,咸宁市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办会,对咸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部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