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楚、通讯员蔡旭、郑辉)5月26日,国家中华鲟保育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鄂州市梁子湖区梧桐湖园区。
据了解,签约项目拟在梧桐湖园区月山村、六十村约180亩地块建设中华鲟幼苗育种基地,项目投资约2亿元。项目实施后,将保育不同年龄梯队中华鲟个体5000尾以上,年繁育中华鲟苗种20万尾以上,放流中华鲟苗种10万尾以上。建设中华鲟保育中心将极大提升中华鲟苗种繁育和增殖放流能力,为保护长江母亲河生物多样性和永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华鲟保育中心项目能落地鄂州,和鄂州武昌鱼产业发展成果息息相关。”鄂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当前,武昌鱼研究院开工在即,投资1亿元,计划打造世界一流、全国第一的武昌鱼及淡水鱼类科研创新平台;备受期待的“无肌间刺武昌鱼”,已在100余亩试验基地中蓄势待发,有望为全球鱼类育种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强大的科研力量和技术储备,使得鄂州在鱼类养殖、育种、病害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为中华鲟的保育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此外,鄂州40万亩武昌鱼养殖版图上,2个万亩、10个千亩和46个百亩基地有序分布,“水—草—鱼”绿色养殖模式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投资25亿元的长港河流域综合治理暨武昌鱼产业发展EOD项目,改善武昌鱼长江至梁子湖洄游路线生态环境,使得鄂州水域水质持续向好,不仅滋养着武昌鱼产业,更为中华鲟的栖息、繁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船身为三峡升船机量身定制 “长江探索”号游轮“坐电梯”过三峡大坝
下一篇:
移出“舒适区”,在自然生境中恢复种群 630株濒危植物“野化”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王奇峰通讯员王程海孟祥琼)“我们这里的鲟鱼是用泉水养殖的,水质好,无污染,还获得了绿色食品认...
9月13日,通山九宫山下,闯王镇大源村花门楼, 10亩标准化鱼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鱼池里,寄养着25条中华鲟,是武汉水生所投...
3月26日,九宫山下,通山县闯王镇大源村内桃花盛开、鲟鱼游动,一泓清泉流经大源村花门楼湾门前,波流莹净,一幅生机盎然的景...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
编者按: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荆州港码头登上轮船,顺江而下,察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亲切指出“荆州...
据悉,咸宁华盛渔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咸安区桂花镇南川村,其鲟鱼养殖基地占地80亩,拥有128个鱼池,养殖着中华鲟、俄罗斯鲟等6...
展望十年禁渔的“下半场”,荆州市扎实做好水生生物保护、渔民安置保障、禁渔执法监管等工作,巩固提升禁捕退捕工作成果,为...
咸宁网讯通讯员王程海、孟祥琼报道:8月1日,笔者在通山县黄沙铺镇的泉塘村四组涌泉生态种养殖基地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为客商...
位于崇阳县路口镇西北部的板坑村,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源于漫山遍野板栗多,加之村庄处于山谷之中,形似深坑而得名...
“往潜艇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会比它排开的水重,让潜艇自由沉浮就是阿基米德原理……”昨晚,以长江大保护为题材的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