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鄂州将建中华鲟育种基地 每年可繁育苗种20万尾以上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5-05-30 10:43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楚、通讯员蔡旭、郑辉)5月26日,国家中华鲟保育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鄂州市梁子湖区梧桐湖园区。

据了解,签约项目拟在梧桐湖园区月山村、六十村约180亩地块建设中华鲟幼苗育种基地,项目投资约2亿元。项目实施后,将保育不同年龄梯队中华鲟个体5000尾以上,年繁育中华鲟苗种20万尾以上,放流中华鲟苗种10万尾以上。建设中华鲟保育中心将极大提升中华鲟苗种繁育和增殖放流能力,为保护长江母亲河生物多样性和永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华鲟保育中心项目能落地鄂州,和鄂州武昌鱼产业发展成果息息相关。”鄂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当前,武昌鱼研究院开工在即,投资1亿元,计划打造世界一流、全国第一的武昌鱼及淡水鱼类科研创新平台;备受期待的“无肌间刺武昌鱼”,已在100余亩试验基地中蓄势待发,有望为全球鱼类育种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强大的科研力量和技术储备,使得鄂州在鱼类养殖、育种、病害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为中华鲟的保育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此外,鄂州40万亩武昌鱼养殖版图上,2个万亩、10个千亩和46个百亩基地有序分布,“水—草—鱼”绿色养殖模式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投资25亿元的长港河流域综合治理暨武昌鱼产业发展EOD项目,改善武昌鱼长江至梁子湖洄游路线生态环境,使得鄂州水域水质持续向好,不仅滋养着武昌鱼产业,更为中华鲟的栖息、繁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船身为三峡升船机量身定制 “长江探索”号游轮“坐电梯”过三峡大坝
下一篇: 移出“舒适区”,在自然生境中恢复种群 630株濒危植物“野化”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