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重大使命任务。近年来,湖北持续强化创新策源能力,锻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涵盖农业、地球科学、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达45家,总量居全国第四。今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了不起的实验室》,探秘这支“科创国家队”。今天的故事,我们从一份减脂餐说起。
在华中农业大学,这份色彩缤纷的“狮山健康餐”成为食堂新晋顶流,其中这份黑米可不简单。
用餐学生:它口感上比大米饭更有一些颗粒感,身边同学都挺喜欢吃的。
华中农业大学资产经营与后勤保障部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 罗云华:就眼前这碗黑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精制大米的8.5倍,升糖指数较白米下降37%,营养价值是非常丰富的。
好吃还不长胖,这款黑米,是华农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新成果之一。
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 陈浩:我们搜集了全世界300多个黑米的地方品种,培育出来一个代表性的黑米品种华墨香3号。
短短三年时间,培育出一个全新品种,速度比传统育种快一倍,这首先来自实验室的技术硬支撑。2022年,湖北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创新发展需要,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推进在鄂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技术、设备、人才优势资源,重组后的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先后建成生物信息学、高通量测序等七大公共技术平台,每一个平台都配备了10人学科支撑团队。
华中农业大学基因组育种平台技术人员 黄娟: 这个是我们基因组育种平台的自动化基因检测产线,从核酸提取到自动化建库为一体的,它24小时运转,可以完成超过2000份的DNA样品的建库,相当于20个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员全天的工作量。
重组后的实验室还拓展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方式。比如,眼前这台穿梭于田间地头的机器人,通过光学成像,可以实现对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批量体检,而它体内搭载的“作物植株表型检测系统”,正是实验室不同学科团队的集体智慧。
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 王江林:我们团队有计算机的、自动化的、人工智能的,以及我们遗传育种的方面的团队老师和同学,通过这种有组织科研,更加有力地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在加速成果转化方面,实验室也创新机制,吸纳市场力量组成创新共同体,目前,实验室明确12家上市公司成为转化平台,从过去的一锤子交易的技术买卖,变为联合攻克市场痛点的技术盟友。2022年至今,实验室已完成成果转化61项,转化总金额超1.2亿元。
(长江云新闻记者 唐清辉 余旭东)
编辑:但堂丹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沈二民、田明报道:10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导严建兵率调研组到崇阳县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调...
咸宁网讯记者刘珊珊报道:水产养殖如何做到绿色环保?11月11日,走进通城县塘湖镇汤管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空气恒温机...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汪国文、陈君益报道:12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明庭庆、院长教授廖庆喜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
4月6日,湖北九灵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员在逆流提取生产线进行生产。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袁灿摄。
如今,铜钟乡不仅卖药材,还卖上了风景,药园变花园、园区变景区,已建成集旅游观光、研学实践、成品产销、生态养生为一体的...
华中农业大学将马桥镇定为“华中农业大学原创文学艺术孵化器”定点单位。
接下来,校方将就如何依托洪山实验室在嘉鱼搭建产业化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前往嘉鱼开展实地考察和研判,早日促成合作...
未来,她还会继续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的合作,把农场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虽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他始终心系故土,近年来多次率团队深入崇阳打造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围绕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
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深度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技等方面优势,多维度挖掘桂花潜在价值,推进桂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