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四年来,业务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积极发挥中碳登平台作用,湖北大力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在昨天举行的“双碳科技展上”,湖北12项“双碳”领域突破性成果集中亮相。
这12项突破性成果,不少代表了中国在“双碳”领域的国际制高点。比如武汉大学的碳捕集利用技术,就是全球首创。这项技术利用熔融盐吸收、捕集二氧化碳并将之转化为高附加值碳材料,可应用于高排放企业脱碳、先进碳材料生产、新能源电力配套等领域。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汪的华:目前我们全球的首条万安级的中试线已经建成了,湖北是一个很好的土壤,有中碳登这样一个品牌,包括我们新的碳中和技术的产业化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碳金融也在越来越完善,我当然希望回到湖北来,各界一起来共同努力实现产业化。
湖北是全国最早一批参与碳交易试点的省份,在先进减排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成果。格林美展出的这项“关键矿产金属绿色低碳循环技术”,通过废弃资源回收,循环再造镍、钴、锂、金、稀土等20多种稀缺资源,处理废物总量超过1000万吨,年减碳量超过110万吨。
格林美集团副总经理 武汉园区负责人 张宇平:一方面是极大地提高了节能减碳的一个力度,也是能够符合下一步全世界要推进的碳足迹。
今年5月,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工业巨头”正式加入碳市场,为碳中和领域的技术创新打开更广阔市场。武汉理工大学将工业固废磷石膏与二氧化碳结合反应,研制出高附加值的碳矿化材料,并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刘志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水泥窑尾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的直接材料化利用,规模已经突破了万吨级。已经与一些大型的央企,还有就是几大水泥企业,都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突破性成果还需要扎扎实实转化落地。为此,湖北在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产学研合作上多点发力,让更多碳中和科研果实加速迈向产线。上个月,湖北宏泰集团牵头,联合省内外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124家单位,组建起湖北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联盟,为相关上下游企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中碳登研究院执行院长 杨光星:发挥中碳登实践的优势,发挥高校的科教的优势,打通碳中和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与成果产业化之间的通道。
(长江云新闻记者 余旭东 唐清辉)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打造“五个支点” 托起中国经济“牛肚子”
下一篇: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恩施咸丰:洪水退去爱涌来 今天我们就领到了救灾物资!
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的欧洲专利局6日公布2025年“青年发明家奖”全球十佳创新者(或团队)获奖名单,中国青年温柔嘉与其合作伙伴...
9月7日,阳光下的华润赤壁日曜3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蔚为壮观。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袁野报道:“三农”工作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赤壁市加快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走产业化...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袁野报道:“三农”工作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赤壁市加快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走产业化...
3月20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召开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推进会议。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闻期骏报道:6日,记者从市农业部门获悉,2014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8家、新增21家,其...
咸宁网讯通讯员揭出、全媒体记者国文报道:近年来,崇阳县青山镇紧盯美丽乡村战略目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圈,为镇域经济...
日前,在崇阳县桂花泉镇东源村欣辉药材种植基地,村民们在田垄间管护石菖蒲、白芨等中药材。
,我国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AI)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人才引育、伦理治理和国际合作,持续营造良好...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报道:29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率领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公园城市建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