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别让伪研学收割“家长税”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5-07-10 10:42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谈牧

随着暑期到来,研学也进入一年一度的高峰期。但不少家长晒出的“研学之旅”让人恍惚:孩子在知名游乐场排队坐过山车,在海滨度假村追逐浪花,在网红商圈打卡买零食……美其名曰“研学”,实则与普通旅游别无二致。

研学旅行的初衷,是让青少年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触摸历史脉络、感知科学魅力、体悟文化精髓。当研学从博物馆的文物讲解、科技馆的实验操作,悄然滑向游乐场的狂欢、度假酒店的休闲,我们不得不追问:研学到底在“研”什么?又在“学”什么?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都证明,真实的场景、沉浸式的体验,是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孔夫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可能是最早的“研学”;近代教育家倡导“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宫殿宇承载着礼制文化,敦煌壁画诉说着文明交融,贵州天眼展现着科技力量……研学活动是为了让书本上的文字变成可感可知的文化符号,让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认知。“研”与“学”的结合,才是研学旅行的核心价值。

“研学”二字,本应透着书卷气与探索精神。一旦短期利益取代教育初心,研学便容易沦为“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一些机构打着“研学”旗号,把常规旅游线路稍做包装:去主题公园美其名曰“体验现代文旅产业”,去海边沙滩宣称“探索海洋生态”,甚至去商场购物也能说成“观察市场经济”。有些研学机构所谓“课程手册”仅是景点简介拼凑,大量研学导师由导游简单培训上岗,某历史主题研学中,学生拿到的“学习单”实为景区宣传折页。一些学生在炎炎烈日下疲于奔走于多个景点间打卡,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不仅缺乏深度体验,连假期的快乐都无从说起。

这类“伪研学”只重景点数量,轻教育内涵,价格往往比普通旅游高出不少,却只是用一个“洋气”的筐子,装了换汤不换药的老内容,家长花了冤枉钱,孩子却学不到真东西,还有部分学校将组织责任和安全责任完全推给旅行社,某地研学车祸事件暴露出保险购买不全等问题,再三为研学安全敲响警钟。

研学旅行不是游山玩水,不是商业新风口,更不是不得不掏钱的“家长税”。它是教育的延伸,是成长的课堂,只有守住“研”的内核、夯实“学”的根基,让每一次研学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充实的学习内容、专业的指导陪伴,才能让青少年在行走中真正有所获、有所悟。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机构和研学内容的资质审核,家长也要擦亮眼睛,不被“高端”噱头迷惑,不为华而不实的“伪研学”买单,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滋养成长的“第二课堂”。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高温催热实体经济
下一篇: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揭牌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