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亚洲第一天坑”焕新颜:废矿坑变身4A景区,年吸客80万人次

来源:长江网 时间:2025-08-19 08:34

长江网记者余淮 通讯员周波 柯陆珺慧

“站在坑边往下看,既震撼于工业文明的磅礴力量,更惊叹于生态修复的神奇魔力。”站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观景台上,江西大江网副总编辑张绪鸿望着脚下深达444米的“亚洲第一天坑”,忍不住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地质奇观。

8月18日中午,参加“黄石,一个点石成金的地方”全国网媒总编辑调研行的媒体负责人齐聚于此,在这座由百年铁矿遗址改造而成的公园里,解锁黄石从“黑色冶金”到“绿色发展”的转型密码。

天坑深处:每一块矿石都刻着工业史诗

全国网媒总编辑在黄石矿山公园倾听讲解。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下午2时,艳阳高照。总编辑们沿着蜿蜒的环山公路前行,远远望见一处巨型凹陷镶嵌在群山之间——这便是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大冶铁矿露天采场。站在海拔168米的观景台俯瞰,坑口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900米,宛如大地被撕开的一道巨痕,矿岩分层形成的环形“台阶”如同大自然的年轮,记录着百年开采史。

“这里累计开采铁矿石1.3亿吨,为新中国的钢铁工业立下汗马功劳。”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讲解员指着坑底残存的铁轨说,大冶铁矿自三国时期就有开采记载,近代更是成为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毛主席1953年视察时曾说‘这里是新中国工业的粮仓’。”

在矿山博物馆的“矿脉时光墙”前,一段1958年的影像资料吸引了众人目光:画面中,数千名矿工手持钢钎、铁锤在岩壁上作业,蒸汽机车穿梭于采场之间,铁矿石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运往钢铁厂。“那时我们是‘万人采矿大会战’,靠人力创造了年产百万吨的奇迹。”讲解员感慨,“现在看这些老照片,既骄傲又心疼,当年的矿山是‘头顶灰蒙蒙,脚下光秃秃’。”

展柜里有这样一组对比数据:1950-2000年,大冶铁矿累计产矿量占全国铁矿石总量的1/8,而同期也留下了2.4万亩采矿迹地和3.2亿立方米矿渣。

“这组数据让人沉思,工业文明的辉煌背后,往往伴随着生态的代价。”张绪鸿在采访本上写下:“天坑是时代的勋章。”

生态逆袭: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

全国网媒总编辑被气势磅礴的矿坑深深震撼,纷纷拍照分享。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大家看对面的山坡,十年前还是寸草不生的矿渣堆。”讲解员介绍,2005年矿山停产后,黄石启动“矿山复绿”工程,累计覆土300万立方米,种植乔木15万株,让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

在“复绿成果展示区”,一组卫星遥感图直观呈现了惊人变化:2005年的卫星图上,矿山区域呈现灰褐色,与周边绿色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的图上,这片区域已融入周边的生态绿带,绿化率从5%提升至82%。

“我们独创了‘爆破削坡+编织袋装土+喷播绿化’的技术,让坚硬的岩石坡也能长出草木。”讲解员指着岩壁上的锚杆说,这些深入岩体3米的“生态锚”,既加固了边坡又能涵养水分。

随行的黄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矿山公园已是4A景区,如今每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民宿20余家,“仅门票收入就反哺生态维护资金1200万元,形成了‘保护-开发-再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番话让长沙星辰在线常务副总编辑郑文新深受触动:“以前觉得生态保护是纯投入,没想到这里做成了‘绿色产业’,这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

精神传承:“把精神变成力量,把历史变成未来”

“亚洲第一天坑”已变成最美的风景。 通讯员何戈 摄

在“新材料展厅”,讲解员拿着一块银灰色的矿粉介绍,通过新技术提纯,昔日的“废矿”变成了高端钢材原料,“我们现在的产品用于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每吨价值是普通矿石的10倍。”

这个细节让厦门网新闻中心主任赖旭华眼前一亮:“从卖原矿到卖材料,从‘傻大黑粗’到‘高精尖新’,黄石把工业基因注入了新赛道。”他当即联系讲解员约定专访,“这种转型经验对资源型城市太有借鉴意义。”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价值,不仅在于生态修复的奇迹,更在于它诠释了‘点石成金’的深层含义——不是把石头变成金子,而是把精神变成力量,把历史变成未来。”仙桃市网络新闻中心(中国仙桃网)总编辑许祖国如此感慨。

据悉,此次“黄石,一个点石成金的地方”全国网媒总编辑调研行活动已引发广泛关注,在“长江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引发热议,网友纷纷留言“想去黄石看看”“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点赞”。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既有工业硬核又有山水柔情”,全国网媒总编辑盛赞黄石独特魅力
下一篇: 李殿勋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动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