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张赛赛 王艳梅 通讯员潘庆芳 赵超)9月3日,记者从“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获悉,“十四五”前四年,湖北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97亿元,同比增长43%,公路水路投资连续两年居中部第一。“十四五”规划的20项指标中,高速公路里程、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等9项已在2024年提前完成,湖北交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目前,湖北高铁总里程达2155公里,预计今年底将超2500公里,排名从全国第13位跃升至前5位。长江武汉至安庆段6米深水航道工程已投入运行,汉江襄阳以下实现千吨级航道贯通,全省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2213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超610万标箱,水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湖北境内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已全线贯通,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8184公里,运输机场数量达8个。此外,已建成综合客运枢纽30个,市州覆盖率100%,全省主要港口均实现铁路衔接。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后,累计开通104条货运航线。今年1月至7月,花湖枢纽货邮吞吐量达83.1万吨,同比增长56%,稳居全国第五。阳逻港开通5条国际近洋直航航线,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20个城市和地区,连续两年开行量突破千列。
同时,武汉“超米字型”、襄阳和宜昌多通向高铁网加速成型,市市通高铁顺利实现,汉襄宜“金三角”高铁环线即将贯通。“四好农村路”建设等6个首批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已陆续启动验收,湖北新获批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港口功能优化提升等13个试点任务。
出行服务方面,城际交通联程化、城市交通公交化、城乡交通一体化成效显著。天河机场设立国内首家“12306空铁联运服务中心”;武汉、襄阳、宜昌已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命名,十堰、荆州、咸宁入选创建城市名单;湖北累计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3个、全国示范县22个。
货物流通方面,宜昌三峡枢纽多式联运等4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湖北此类工程创建数量、命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2020-2024年,全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49.5%;2024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2.82%,比全国低1.28个百分点。
“十四五”期间,湖北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发展也取得新进展。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84.67%,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100%;全国内河首个集装箱智慧码头——阳逻铁水联运二期已常态化运行,汉宜高速打造全国首条常态化运营的氢能源示范线,武汉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示范区。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钟芝清表示,“十五五” 期间,湖北将持续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任务,着力畅通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强化大联运,推进铁水公空等运输方式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挥好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物流枢纽作用。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政好你关心丨提高!湖北调整部分残疾军人等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
下一篇:
湖北骄傲蕴藏中国底气 本报记者直击阅兵现场
10月14日至16日,全国地市党媒百余名媒体人齐聚宜昌,参加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开展“壮美长江·诗画宜昌...
与会旅行社代表纷纷表示,将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两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线路延伸、跨区域旅游产品开拓、共建市场的...
代表们表示,宜昌要发挥独特优势、推动整体提升,以奋进之姿,扛起非凡使命,展现更大作为!
能为必可成,一切皆可期让我们拿出蛇行千里的劲头开拓进取,顽强奋斗努力将宜昌打造成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长江大保...
加快整合平台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培育引进供应链示范企业,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3年底,他注意到家乡宜昌正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少绿色新能源项目落户宜昌,人才需求旺盛,张众决定辞职回到宜昌找工作。
宜昌国企改革案例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在绵延的宜昌长江岸线,被市民亲切称为“宜昌小青岛”“宜昌小维多利亚”“宜昌曼哈顿”“鼓浪屿分屿”的江滩秘境正悄然走红。
”当春天的阳光洒满荆楚大地,在长江经济带的版图上,湖北正以“拼抢实”的干劲,以“速度”为笔,以“营商环境”为墨,绘就...
“未来,我们还将坚定发展信心,牵手湖北、深耕宜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