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咸宁工商系统在全省走红。为什么?工作做得好!
2月13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头条以《一名基层公务员的担当》为题,大篇幅报道市工商局张亮的先进事迹,随后两天又以《为担当者担当》、《有为还要善为》为题,全景展示市工商局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不平凡业绩,刷新了咸宁历史。
执法上出狠招
张亮是市工商系统一名年轻的科员,他却历时一年多,行程4万多公里,破获一起涉案金额6.2亿元的网络传销大案。
张亮的行为是市工商系统执法办案,维护市场秩序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关注民生和社会热点,推进执法办案工作向高端化、精准化、专业化转变,集中力量查处了一批损害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大要案件。截止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规案件2620件,案值6.76亿元。
其实,全市工商系统转战“高精专”,是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商系统将眼光放到了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排查、集中整治不正当竞争突出问题、加强流通领域重点商品质量监管、加大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严厉打击传销违法行为等五大重点整治领域。
五大领域的整治不是放空炮:有指挥,稽查分局全体干部职责分工明确到位,责任到人;有部署,对每个领域出现违法行为的整治方向、重点、步骤和时间节点逐一作出具体安排;有协同,对内加强与各业务机构密切配合,对外同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积极联动。
“五大领域整治形成了一个个重拳,就是要有力保障市场秩序,既保护守法经营者,又打击违法经营者。”市工商局局长沈卜桂这样说。
深入开展不正当竞争整治工作。从快从严重点查处加重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违法案件,共办结不正当竞争案件338件,案值1604万元。
针对我市网络传销有所抬头的现状,对传销多发、复发的区域和群众举报较多的区域进行重点清查,有效遏制了传销活动在我市的蔓延。目前,全市立案查处传销案件8件,案值6.4亿元。
以“四类商品”为重点类别,紧紧结合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针对儿童用品、服装、家用电器、通讯器材、建筑材料等涉及民生的重要商品开展“靶向式”抽检并组织进行重点监管。去年全市系统组织完成抽检商品1213批次,让消费者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正在形成。
服务上出实招
工商系统职责不仅是执法办案,维护市场秩序,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做活市场主体。
怎么做活?2016年,市工商系统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彻底激发市场活力。
全市工商系统重点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简政放权提效率。主动承接省局下放的私营企业登记权,对注册资本1亿元以下的私营企业实施登记管辖。将设在县市区的内资股份公司登记由市工商局委托县市区工商局受理、网上呈报、远程核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全部委托工商所直接办理、全程办结;合伙企业、内资有限公司登记委托工商所受理初审、呈报办理,实行局所通办,让市场主体少跑腿、不操心,让工商部门多服务、全权办。
并按照“先照后证”改革要求,在全市各个登记服务窗口制作公示了《湖北省工商登记前置事项目录》和《湖北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目前,仅保留前置审批事项35项。
第二件事,制度改革做服务。2015年9月10日,全市工商系统核发全市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执照。2016年,进一步整合优化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公示、发照等程序,于2016年10月8日国庆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正式发出我市第一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营业执照。服务做到位,市场搞得活,2016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2992户,新增注册资本644.59亿元。
第三件事,三项工作做主体。分类实施市场主体成长、小微企业培育、新型业态扶持“三项工程”,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印发《关于实施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工程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量的通知》,扶持私营领军企业,培育一批民营强企和行业龙头企业。
鼓励实体企业开设网站或在第三方交易平台开设网店,支持众创空间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网络交易平台向集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网络交易平台发展,促进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2016年,全市新增网络经营主体网站477个,同比增长112%。
维权上出真招
消费维权是工商系统的亮点工作,是群众最认可的职责之一。“工商系统的维权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挽回了我们的经济损失。”“工商的维权给我们解决了大麻烦,让我们免于扯皮拉筋。”
消费维权如此得到群众肯定,源于市工商局做了一件事:出真招。
具体说,2016年全市工商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可以细分为三件事。
一是明确主题,以开展点题督查提升消费维权效能为主题,明确消费维权工作职责。
二是确定重点,以“放心消费”创建为重点目标,在12315体系“建设性维权”、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精准化监管”和消费维权业务建设“专业化提能”上着力。
三是积极探索适合咸宁实际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和机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工商系统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更好地服务咸宁经济跨越发展。印发《咸宁市工商局放心消费创建实施方案》,组建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市、县两级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市城区主街道、乡镇所在地和消费维权服务站,开展以“商品无假冒、服务无欺诈、投诉无障碍”为主题的“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2016年,全市工商系统成立了7家以消费维权能手命名的“消费维权工作室”,在全市多所大、中、小学开展消费教育大讲堂28次,发布消费警示14期,认定36家放心消费示范商户(企业)、2条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和7家消费维权示范站。广泛走访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消费者,开展督查整改40次。有效调解处置消费投诉,全年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等1259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14.66万元。
与此同时,全市工商系统结合全市农资市场实际,对农村集贸市场和农资集散地、仓储集中地以及运销大户和乡村流动商贩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销售假劣农资、“傍名牌”化肥、冒充进口化肥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全年,全市工商系统共检查市场653个次,检查农资经营户10011户次,立案查处各类农资案件170起,案值33.3万元。取缔无照经营20户,受理和处置涉农投诉18件。
品牌上出硬招
其实,对众多市场主体而言,做活市场也罢,维护秩序也好,最终的目的是要在市场中盈利。全市工商系统立足职能,在商标品牌上做足文章,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对商标品牌,市场运营主体有深刻的认识。
“同样是大米,贴上桥牌的商标,价格就要翻几番;一样是螃蟹,贴上西凉湖的商标,价格就要涨不少;同样是苹果,贴上了红富士的标签,卖得就是火。是什么让这些商品,身价倍增?答案是商标,是品牌,是商标品牌背后的品质。”
对商标品牌,工商部门有着清晰的认识。
“过去,有句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前来品尝。后引申为东西或产品很好,哪怕不去做营销推广,消费者也会知道它,寻找它,购买它。
如今,这句俗话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却值得商榷。因为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商品品种繁多,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面对的是“挑花了眼”的选择。在消费者毫无头绪的选择中,深巷中的酒,谁又能闻得到?”
对此,全市工商系统不遗余力培育商标品牌。依托“四书五进”工作机制,实施商标品牌的精准培育。该系统联系市经信委,摸清全市制造业产业集群基本情况,印发《关于开展制造业品牌升级行动的通知》,对全市9个重点成长性产业集群(聚集区)企业品牌实施三年规划梯次培育;与市农业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通知》,对农业“三品”进行商标转化;会同市发改委推荐鄂南沿江物流聚焦园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品牌示范园区。
与此同时,推进名标争创工作,实施商标品牌奖励措施,今年2月8日,市政府召开五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全市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企业和新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协会进行了表彰,并拿出37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奖励。
截至2016年底,全市注册商标总量达6665件,新发展注册商标1253件。新发展著名商标27件,著名商标总量达114件。新发展地理标志3件,地理标志总量达17件。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全市中国驰名商标已达18件,除武汉外全省市州排名第四。(咸宁日报记者 查生辉 甘青 通讯员 刘元江)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闻鸡起舞补短板 —— 崇阳抓项目强产业纪实
下一篇:
崇阳县路口镇搬迁安置点党员与县领导一起上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