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入口臭味弥漫
15日,来咸旅游的黄成珏先生致电本报:京港澳高速咸宁北出口引路处,有一股强烈的恶臭气味,破坏了他对咸宁的第一印象。
反应此事的并非黄先生一人。在咸宁上班的武汉人戚俊说:“我每周往返于武汉和咸宁,都会在高速引路处闻到一股猪粪发酵后的臭味,每次经过那里,我连车里的外循环都不敢开。”
17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京港澳高速咸宁北出口,过河背特大桥不远处,记者便闻到一阵阵臭味,一直到接近高速入口收费站,还闻得到臭味。因为气味浓烈,记者只得关上车窗。
随后,记者致电咸安区官埠桥镇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此处确实有养猪场,正在搬迁过程中。
今年,市政协第四届常委会上,政协代表柯于明对此相当关注。他说:“咸宁号称香城,却让来咸的游客不知道香在哪?京港澳高速是进城的最大通道,引路上的养猪场让香城变臭城,有损旅游城市的口碑。”
学校周边恶臭难忍
近日,有学生家长联名投诉鄂高附近城中村的养猪场恶臭难闻,影响学生学习和正常生活。
鄂高办公室老师阮常德告诉记者:“学校曾经多次出面协调,但一直都未见成效。”
18日下午,记者前往家长所说的地方,还有一站路,已经闻到阵阵臭味,随着气味越来越浓,公交车上的不少乘客关上了玻璃窗。
城中村口一家汽车修理室员工小陈说,这里常年都是一股猪屎味,特别到了夏季,闻着让人难受。
沿着村路前行,一股极难闻的酸臭味扑面而来,一排灰白的瓦房里,隔着铁窗能看到圈养的生猪。记者粗略统计,大约有80头,猪棚外面没有看到任何沼气池或净化池,猪棚与旱厕不到10步,刺鼻的臭味让人只能掩鼻前行,附近的民居没有一家开着窗户。
家住双木佳苑的胡女士说:“虽然小区和养猪场有些距离,但整个夏天家里都不敢开窗,长期下去,让我们怎么忍受?”
无序养殖污染环境
城区及城区周边建养猪场遭到市民诟病,已经由来已久。但时至今日,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治。
咸安区环卫局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咸安区的养猪场数量由200多家增加到了500多家,且多数是小规模养殖,未经环评检测,监管难度大。
该局信访股股长陈大光说:“很多养猪场将养猪产生的垃圾、粪便直接排放到河流、农田里,影响了灌溉及饮水安全,破坏了农田的酸碱性。”
18日,记者在市环卫局看到一份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城区周边仅一个村就涉及养殖人员300多人,养猪规模在100头以上的有11户,50头以下的散养户有42户,其中7户持有咸安区畜牧局发放的《动物卫生防疫合格证》,但都已过期。
据介绍,这53户都没有建污染处理设施,粪便及冲栏水等污染物直接排到村里的一条小溪内,后排入淦河,对下游河水造成严重污染。
部门联动根除弊病
市环卫局工作人员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取缔并禁止城中村规模养殖畜禽,对现有的养猪场需尽快搬迁。
有关人士认为,整治城区及城区周边养猪场,需部门联动。水利部门应做好水溪治理工作,将城中村河流纳入市政沟渠排污设施建设;畜牧局应停止对城区及周边养猪户的验证工作;环保部门要做好废水、废气的监管工作;村组需限制养殖,对猪粪进行无公害处理。
陈大光建议:“整治养猪场气味,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沼气池或净化池,对排放物进行无公害处理。因为修建费用较高,养殖户大多不愿意承担这笔费用,可以考虑适当补贴。”
近年来城市迅速扩张,城市周边失地农民增多,部分村民无就业门路,只能选择养猪来维持生活。对此,柯于明建议,取缔养猪场后,相关部门可以对养猪户进行培训,引导其从事养鱼、养蚕、园艺花卉等其它的种养业。(记者 刘丁维 实习生 黄紫琳 胡喆 王亚萍)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