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家里放满了3000余册藏书,6次搬家仍与老邻居们亲如一家,一家人勤俭节约,在咸安永安办事处,刘长先一家的幸福生活受到了社区居民们的追捧。刘长先一家被省妇联、省综治办授予“平安家庭示范户”。
3000册图书让家书香四溢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11月6日一早,刘长先的3个孙子孙女正在家里齐声背诵着《弟子规》。刘长先的孙子和孙女自咿呀学语起,就开始学习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
“读书让人知书达理,家人从不吵架很和谐,读书能让孩子们增长知识、转变思想。”刘长先说。
刘长先的家中有《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和《颜氏家训》、《围炉夜话》等典籍、名著、图书3000余册。
“以前想着,把小书柜换成大书柜,现在家里大书柜放不下了。有的是孩子们喜欢的,有的是自己喜欢的。”刘长先笑着说。
每天的傍晚,散步回来,刘长先便和爱人、孙儿们一起看书。除此之外,每周家里还会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刘长先的家里,墙壁四处都挂着用楷书、隶书等书画形式写的训诫警句等?。刘长先说,这些都是她的父亲和爱人写的。她的父亲常将个人感悟朗诵成诗,书写成文,挂在自家墙壁上,用来感染熏陶后辈,?她的爱人则喜欢把训诫警句装裱悬挂堂前,用来警醒鞭策家人。
今年62岁的刘长先,是永安办事处双龙社区居民,在社区工作20余年。刘长先的先生在区人大工作,现如今,两人都已退休。刘长先一家把家风的培养作为修身齐家的重要依托,他们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将古籍上的道理作为家人为人处世、修身劝学的圭臬来学习和实践。
6次搬家邻里仍亲如一家
“远亲不如近邻”,今年80多岁的雷大妈对此深有体会。20多年的缘分让她和刘长先一家成为了邻居,平时生活中刘长先对她照顾有加。
早些年,雷大妈因患病行动不便,有一次外出,她摔倒在地,挣扎着也没能起来。正巧碰到刘长先及家人准备出门,见到雷大妈倒在地上,便立马上前将她扶回了家。
这之后,刘长先见雷大妈孤苦一人,便时常上门与她聊天。日子久了,雷大妈便把刘长先当成了亲人。
因刘长先和爱人工作变动,后搬离了原来住的地方。刘长先舍不得雷大妈,便嘱托附近的居民,帮她照顾雷大妈。虽然刘长先已经搬离这里多年,但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回来看望那些老邻居们。
30年来,刘长先一家人先后搬了6次家,跟邻居们都相处得像一家人。邻里夫妻间发生纠纷,刘长先及家人总是上门耐心劝解。
几十年来,刘长先及家里人帮助邻里子女一百多人解决入学难问题。不仅对邻居们守望相助,刘长先一家人还很积极地组织和参加慈善捐助、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2016年、2017年发洪水时,邻居陈大爷家里淹水,刘长先一家人帮助陈大爷把重要物件搬到自己家保管,水退后,又帮老人搬回所有物件。
说起过往,两位老人十分激动地说:“刘长先一家人真好!他们虽然都只是平凡的人,但在社区居民们的心中,他们是雷锋,是好人……”
一家人勤俭节约传家风
“勤劳,幸福必到。”在刘长先家里,勤劳节俭被当成家训。
在孩子们记忆里,刘长先穿旧的衣服舍不得扔,穿破的衣服在能利用的情况下会拿来作鞋。
刘长先一再告诫孩子们要勤俭节约,在这种家风耳濡目染下,刘长先的两个儿媳都节俭持家。
在刘长先家里的卫生间里,摆放着五六个大小不一的盆,上面盛满了不同颜色的水,有的水是浑浊的,有的水是清的。刘长先介绍,这个是直接拿来冲厕所,这个是用来洗手……
刘长先一家勤劳节俭,注重节水、节电、节约各种资源,衣食住行都是按照适度消费原则。
邻居李大姐说:“刘长先婆婆去世、两个儿子操办婚礼时,都是一切从简。虽然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像刘长先家一样仍勤俭节约的人很少了。”
刘长先一家11人,其中有7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孩子们都对自己要求很高,非常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修炼。
刘长先家中有4个孙子和孙女,从学步起就跟着刘长先,他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主动将他人乱扔的垃圾捡起,放入垃圾桶。这些都让刘长先感到欣慰。
“传承传统美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的。”刘长先说。
编辑:hefan
上一篇:
青山碧水间的花园式校园
下一篇:
【咸宁马拉松特别报道】朝着健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