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着一种忠诚,放弃清闲选择忙碌;他靠着一股韧劲儿,在深山开辟出致富路。他就是崇阳县路口镇绿化村村支书丁国章,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现代愚公”。
今年64岁的丁国章,曾在绿化村当过10年村支书,1996年被调到了县建设局。转眼儿女都成家立业,日子过得很舒畅,丁国章也准备安享晚年了。
2007年3月,绿化村几位村民来到丁国章位于县城的家里,神情忧虑:“大家现在生活很困难,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将路修好。”
这次到访,改变了丁国章的晚年计划。
一条窄窄的土路,是绿化村与外面联系的唯一通道,村民买进拿出全靠肩挑背驮。由于交通十分不便,村民头上的“穷帽子”,似乎从来没有摘过。
乡亲们走后,老丁心里沉重了:“因为一条路,要一直穷下去吗?”
经过慎重考虑,临近退休的老丁不顾家人反对,拿着简单的行李,于2008年初走上了回村的路。
“那年赶上特大雪灾,大雪封山,村里没有通往外界的路,村民们只能用马驮些粮食和蔬菜回来。”那段辛酸的经历,老丁至今记忆犹新,这也更坚定了他为大家修一条路的决心。
回到村子以后,老丁立即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抗雪灾,修大路。可一提到钱,村民们都沉默了,因为太穷,没几家能拿得出钱来。
“愚公一家敢移两座山,难道我们全村人劈不出一条路?只要能让子孙富起来,山再高、石再硬,也要凿穿凿透!”老丁的声音铿锵有力。他拿出愚公移山的劲头,掏出全部积蓄,借遍了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筹到25万元,开始修路。
老丁一边照看修路工程,一边到交通等部门筹钱。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冬寒酷暑,工地上总有他忙碌的身影。4年时间,丁国章硬是在大山里修出一条近7公里的水泥路,通到每个村组。
“路通了,20多户人从县城搬回来了。以前从路口镇驱车到村里要几个小时,现在一个多小时就能到。”村民丁化桂竖起了大拇指:老丁着实不容易!(记者 黄柱 通讯员 马功频 卢晓霞)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畅通信访举报渠道 开通“绿色邮政”
下一篇:
咸安浮山派出所服务园区 确保辖区治安平稳
“江堤堤坡上的杂草都要割除干净,不留一处杂草!”12日晚上8点,咸安区横沟桥镇四邑公堤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横沟桥镇四邑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