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绿满香城 生态泉都——咸宁绿化工作回眸(组图)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3-11-04 09:56

  【核心阅读】

  ,享有中国温泉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2013年5月,咸宁又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行列,将这一城市绿化成就的最高荣誉收入囊中,成为我省继襄阳、荆门之后第三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大力实施“山上再造”和“生态持续”战略,打造“中国香城”,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绿色支撑和生态保障。

城市森林

绿色产业

美丽园林

山乡皆绿

油茶产业

绿色市区

  立足优势  找准定位

  从空中俯瞰咸宁,阡陌纵横,襟江带湖,到处郁郁葱葱,绿满山水之间。走进咸宁,我们陶醉在山青水绿的美景之中。“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与家园”,在咸宁9000多平方公里的版图中,森林覆盖率达到54.2%,城区绿地率达到37%,大大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现代林业,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咸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咸宁就抓住“消灭荒山”、“绿化达标”等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更是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把造林绿化工作与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的应然之举。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让绿色成为城市版图中的“主色调”。2007年5月,市领导率团赴浙江安吉和四川成都龙泉驿考察后,取回“一样的山林,不同的机制产生不同的效益”真经。同年7月,咸宁在吸取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决心以深化林权改革为突破口,以开发荒山和改造低产林为重点,“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

  数据显示,咸宁每年以30万亩的速度稳步推进植树造林,近5年累计完成150.8万亩,造林成活率为93.2%,造林保存率为90.3%。十年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73万亩、长江防护林20.63万亩、林业血防林13.16万亩、外资贷款造林95.35万亩。同时,“村屯街道绿树成荫、房前屋后花果飘香”,全市广泛开展以“四旁绿化”为重点的镇、村绿化,建成一大批绿色乡镇和生态村庄,涌现出省、市、县三级绿色家园示范村101个。

  抓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环境!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强市的决定》、《关于加强造林绿化推进生态咸宁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咸宁造林绿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咸宁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咸宁市城乡绿化建设规划》、《咸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立了“中国香城泉都,江南森林名城”的城市定位。

  按照“一城、二廊、三带、四网、多点”的建设格局,实施中心城区绿化、环城生态屏障、新农村绿色家园等十大主体工程,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群众增收、山川秀美。

  全民参与  深入人心

  2013年3月7日,市委书记任振鹤带领市“四大家”领导和20多位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来到咸宁职教新城,与师生们一起植树载绿。大家共栽植500多株桂花、深山含笑等香花树种,校园又增添一片清新绿意。

  每年3月前后,全市植树热潮滚滚。在城区,团市委大栽“青年林”,市妇联创建“三八纪念林”,军分区、武警咸宁支队建设“国防林”、“拥军林”……近几年,全市森林面积发展到665.6万亩,森林覆盖率比10年前增加了5.2个百分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评范围,定期召开高规格会议部署工作,主要领导带头植绿,“绿色咸宁、生态咸宁”已深入人心。

  各地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先后建立30多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和植物园、观赏园等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对市民开放。全市近三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教育活动87次,市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坚持开展生态文化活动,相继出版发行了《咸宁竹文化》、《咸宁桂花》等一批林业生态书籍;积极开展鲜花进家庭、绿化进社区与盆景展、园林绿化主题广场晚会等群众性活动,掀起全民建绿、爱绿、护绿热潮;开展市树市花评选,确定桂花树为咸宁市树,桂花为咸宁市花,丰富了咸宁生态文化内涵。

  全市各地大力实施“山上再造、绿满咸宁”,“绿化美化、城市森林”,“景观道路、生态走廊”,“湿地保护、山水园林”等生态工程,努力创建生态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不惜成本  还绿于民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林绿化工作的“城乡差别”也凸显出来:广袤山区树木葱茏,生态资源丰富;而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却绿量偏小,“只见楼不见景”。

  2011年2月,全市绿化工作专题会议提出,加快城区增绿,改变城区绿量不足问题,目标直指“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体系。

  市财政局和城投公司筹资1000万元,从市外及邻近的湖南、武汉等地购进3000多棵大树,移栽在市区的重要旅游通道和公共休闲场所,并新培育了一大批园林绿化苗木。咸安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也积极响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城区栽种了数千株树木。

  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建设是一大重点。市里动员城区各单位,按照国家绿化模范城市的要求进行绿化建设,营造总量适宜、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居住办公环境。2011年2月,省住建厅公布第四批省级园林式单位,我市有12家单位榜上有名,使全市省级园林式单位增加到35家;城区53家主要公共设施单位,其中49家绿地指标达到绿地建设要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达到97.6%。

  2013年5月8日,《湖北日报》绿色之梦采访组来咸宁采访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采访组记者评价:生态是咸宁最为富集的资源,绿色是咸宁最具特色的品牌。

  以节促建、以节促变,我市连续举办四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咸宁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大幅改善。先后投入1.33亿元,重点建设潜山国家森林公园,陆续建成了潜山植物园、桂花园、竹种园、桂花博览馆、竹子博览馆等景观设施,每年入园80万人次。同时,斥巨资拆除汉商温泉主楼和华中第一泉温泉酒店,不惜成本还绿于民,建成优美如画的香吾山公园、泉都公园、月亮湾公园等8个公园绿地以及秀气玲珑的学子园、拓荒园、石景园、冯京园等25处街头游园。如今,市民出门500米范围内可以进入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的小游园、小绿地;在3000米范围内建有供市民休闲游览的综合性公园;在10公里范围内建设供市民回归自然和登山锻炼的郊野公园;在30公里范围内建设供市民度假、休闲的风景区。仅2013年,我市就建成龙潭湖公园、十六潭公园、青龙山公园、桂花公园等公园绿地,新增公园绿地200公顷,使公园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景观更优美

  多方出力  打造“香城”

  如果说城区绿量的增加,描绘出一幅咸宁园林绿化的巨幅美景。那么,中国香城建设,则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高起点打造的又一张生态名片。

  2011年,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咸宁调研指出:咸宁既要打响“泉都”品牌,也要打造“香城”名片。我市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将咸宁打造成“中国第一香城”。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标准,出台《中国香城战略规划》,按照“香城建、香产业、香文化、香品牌”四位一体的思路,着力打造香园、香道、香河、香院、香山、香廊、香泉等“香化”景观,以桂花为主树种,辅以梅花、含笑等多种花卉,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景观格局,让香城出门见绿、开窗闻香、满城花香、四季飘香。如今,在咸宁,绿色进街道、进社区、进机关、进庭院蔚然成风,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乔灌草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化景观格局。

  道路绿化栽樟植桂擦亮香城名片。按照“一路一树、一路一景、适地适树、绿荫连片”的要求,改变过去“一条路两行树”的单一绿化方式,栽植双排、多排行道树,用大绿量、宽绿带、复层配置的手法,使道路绿地形成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搭配自然、季相丰富的林荫大道。道路绿化以乡土树种桂花、樟树等为基调树,全城主干道全部栽植桂花,打造“桂城”,并栽广玉兰、深山含笑等香花树种,营造“香城”。桂乡大道、长安大道、贺胜路、旗鼓大道等将道路绿化与公园绿地、自然人文景观等有机结合,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绿道网络。

  滨水绿化顺其自然泼洒流动画卷。从200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便对流经市区的淦河进行综合生态修复建设。河道绿化按照生态学原理,以生态型自然驳岸为主,最大限度地保留河道自然地貌和植被,河道绿化大量应用乡土树种,在滨河绿带形成了生物多样化的生态系统。2008年,我市淦河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获得住建部颁发的“人居环境范例奖”。

  附属绿地统筹兼顾实现共建共享。在新建居住区建设和旧居住区改造过程中,有关部门严格把关,绿化建设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独具特色的生态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碧桂园、龙苑君天下、福星城、桂花城、翰林名都等居住区,巧借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布绿造景,绿树掩映,花团锦簇。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中心医院、195医院等单位重视景观的塑造,建成了一些主题鲜明、风格迥异的园林绿化景观。

  绿色产业  生态富民

  在“山上再造”战略的引领下,在数十项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林业开发热潮高涨,全市共发展造林大户330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36户,涌现了如邹德木、黄振亚、师智敏等一大批造林大户。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全市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勘界发证720万亩,建立林业要素市场和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各7个,建立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38个,入社农户2.54万户,经营面积67.6万亩,林农们的林权证变成“绿色信用卡”,“活树变活钱,青山变银行”。

  以市场为导向,各地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支持黄袍山公司、凯迪公司、合基集团、巨宁公司等龙头企业建基地,重点打造180万亩竹林、100万亩速丰林、150万亩油茶、100万亩生物能源林基地等特色产业板块。

  通城县大张旗鼓建设油茶基地,各乡镇都建成了千亩以上油茶示范基地。赤壁市突出特色造林,建设占地面积1.3万亩的桑葚产业园。余家桥乡的农民与成都龙泉驿区水果商联合成立了赤壁绿态果蔬农民合作社,经营果园5000多亩,开发商投资入股、农民则拿山地和投劳入股,实现了生产要素有机融合。崇阳县引进大户造林,将林业基地建设与农家乐相结合,收益明显。

  实施“山上再造”工程以来,全市每年林业投入6亿多元,每年新增造林面积30多万亩。“苗木变成摇钱树,水果变成金元宝,岗地变成聚宝盆”。如今的鄂南大地,满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的咸宁,竹产业高位推进,油茶产业方兴未艾,苗木产业形成气候,森林旅游渐入佳境。

  咸宁确立了百亿竹产业目标,纳入省级战略咸宁实施,现有一定规模的竹类加工企业40余家,竹类基地达153万亩,去年实现产值8.7亿元。规划到2020年,竹林基地发展到180万亩,楠竹立竹量3.6亿株,实现竹产业总产值100亿元,打造华中竹类加工中心、竹产品贸易中心、竹文化旅游中心、竹产业研发中心,将咸宁建成“华中竹都”。

  咸宁全力建设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市,目前通城、嘉鱼、崇阳先后被列为全国油茶示范县,咸安、赤壁、通山正在全力申报。全市油茶基地发展到50万亩,建成了占地500亩的通城油茶产业园,集精深加工、栽培示范、科研培训和油茶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园区。规划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150万亩,实现产值100亿元。

  桂花、香樟、红叶石楠、紫薇、玉兰等一片片特色苗木基地,托起了我市亿元苗木产业,成为林农的致富经。

  九宫山、陆水湖、潜山、鄂南大竹海等森林旅游景点游人如织,使人流连忘返。果园、茶园、竹园等林家乐红火非常,让人轻松愉悦。这些森林旅游项目,已成为全市旅游项目的重头戏和旅游产业的增长极。

  爱绿护绿  任重道远

  不用讳言,就在全市上下合力植绿、护绿的大环境下,我市毁林、毁绿的事情也不时发生。

  “创建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贵在建设,重在保护。”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咸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不遗余力地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切实维护山林绿地的良性发展。

  严格防控森林火灾。全市各级把森林防火作为农村工作重点,制订并落实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形成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防控森林火灾的工作格局。全市先后实施鄂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加强火灾监测系统、指挥扑救系统建设,有效提升了火灾防控能力。全市各级财政每年投入防火专项资金2000万元,落实市、县、乡三级包保干部864人、专职护林员1750人,全市连续多年保持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稳定态势,火灾次数、过火面积、森林受害率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

  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7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面积46.5万亩。其中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4.9万亩,主要保护珍稀濒危植物37种,17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主要保护桂花、南方红豆杉等植物群落。建立了赤壁陆水湖、通城大溪、崇阳青山国家湿地公园,通山富水、嘉鱼三湖连江省级湿地公园和西凉湖水生生物保护区。

  严格管理森林资源。全市各地认真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省政府下达咸宁每年森林采伐限额为41.73万立方米,但实际完成林木采伐22.01万立方米。同时,规范林地管理,确保不发生滥征乱占林地现象;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市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94%,无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市政府出台《咸宁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全市近5000株古树名木有了“保护伞”。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对全市237万亩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实施严格保护,签订管护合同4059份,落实护林人员4239人,每年落实林权人生态补偿资金2088万元。

  加强城区绿地保护工作。市政府相继出台《咸宁市城市绿化实施办法》、《咸宁市绿地系统规划》、《咸宁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对桂乡大道、桂花中路等重点绿化地段,青龙山公园、十六潭公园、潜山公园等重点绿化区实行严格管理,有效保护了城区山体和植被。

  防护绿地城乡一体撑起生态屏障。近年来,我市已初步建成“山、水、城、林”格局的生态防护安全体系。截至2010年底,城市建成区规划防护绿地77.93公顷,实施防护绿地67.42公顷,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达86.51%。旅游新城、工业新城、职教新城生态隔离带,淦河、横沟河、斧头湖等防护林带,像一条条绿色巨龙,为城市调节气温,净化空气。

  城在绿林中,人在花园里,行在绿阴下,乐在芳草间。咸宁,这座绿色之城已傲然矗立鄂南大地上,一座独具魅力的香城泉都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文/ 高建军 付强  王奇峰)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领导赴通城崇阳蹲点调研 壮大油茶产业
下一篇: 首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出炉 咸宁市3家单位上榜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