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江世栋、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曾伟报道:“老师,我画的草莓好看吗?”“再加点红色就更好看了。”5月27日,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美术老师宋保华正在和苏家坊教学点9岁小朋友王红娟互动交流作画。而这一切,是借助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完成的。
这种通过网络向其它学校传输信号,一个老师同时给几个学校学生上课的形式,就是目前咸安区正在打造的“N+N+1”同步课堂。
记者看到,这个同步课堂的教育装备特殊,除了铺有地毯、装上窗帘外,教室上空布有4个话筒,教学设备是电脑操作,白板代替黑板。在教室讲台右角有个显示屏,上面显示有三个画面:一个是现场学生上课的画面,还有两个是其它学校学生上课的画面。
一个老师带三个班同上一堂课,影音同步、互动教学,能管得了吗?
一场精彩的互动课打消了记者的疑虑。一方面,另两个教学点有老师在场维护纪律;另一方面,教学点的同学十分珍惜这种特殊的学习机会,针对老师的提问,两个教学点的孩子回答十分踊跃。
咸安外国语学校校长周庭介绍,每周二至周五都有音乐和美术公开课,从目前试验效果来看还不错。为增进理解和感情,该校还适时组织老师到两个教学点去跟学生互动交流,一对一进行帮扶。
今年4月1日,咸安区政府跟华中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入3000万元,共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区,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打造咸安数字学校。
咸安区教育局局长陈文钢介绍, “N+N+1”同步课堂里的“N”分别是指华师大等高校教育联盟优质资源和中心校的优秀师资,“1”则指初小、教学点。
在咸安区,像刘祠和苏家坊这样的初小、教学点还有27个。这些地方学生人数少,教师资源匮乏,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这些偏远学校?网络信息因其高速、快捷、覆盖面广的优势,成为咸安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首选。
据了解,目前已经开通的“N+N+1”同步课堂只是其中一个项目。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指导下,该区还将打造“Discovery”专递课堂、教师“空中课堂”和家校“亲子桥”,以技术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为农村地区教师发展提供新平台,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