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6日晚上7点,夕阳的余晖还未褪去,通山县南林桥镇石垅村村民徐桂兰就和姐妹们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和着音乐,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这些天下雨,不能出来跳舞,真是憋死我了。”徐桂兰一席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旁, 60多岁的镇文化站站长蔡继明正和乐队一起,吹拉弹奏,教大伙学唱自己创作的歌谣《山村人情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践行价值理念╱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弘扬时代经典……” 歌声激扬豪迈,催人奋进。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各村都有了文娱场所,每当夜幕降临,全镇13个村(居)的32支文艺表演队,齐刷刷地拉到广场上、禾场边,成了闪亮的表演明星。”蔡继明放下二胡,饶有兴致地说,大家自发聚集,跳广场舞,吹拉弹唱,非常热闹,“上个月,石垅村排演的广场舞《赶雀仔》,还获得县广场舞大赛最佳创作奖和最佳表演奖呢。”
这是通山县农村群众文化蓬勃火热的一个场景。近年来,该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发、村组支持、能人帮助”的原则,加大农村文体硬件设施投入,加强对乡镇文化站、文体能人的引导,大力实施 “一五一十”工程。
二
“一五一十”工程,即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村级建设一个中心文化广场、一批文化中心户、一堵文化墙、一个文体活动队、一个志愿者队伍;紧扣“中国梦·我的梦”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
“一五一十”是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通山结合县情大力实施,着力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激活农村群艺文化的自觉。
通山是“山歌山鼓之乡”,山歌山鼓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出民间文化的特色,该县将山歌山鼓作为“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做到一台晚会《春涌通山》长年演、一场比赛(山歌大奖赛)长年唱,一支舞蹈(广场舞)年年跳,一场选秀(百姓大舞台)月月选,引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在石垅村1组,“十星级文明户”陈建平一面带领村里志愿者修路,一面与妻子一道组织腰鼓队排练。他说:“政府信任我,把我评为了‘十星文明户’,我应该在各方面做表率。”
许多村庄都发生了像石垅村一样的变化,他们有自己的文体活动队、互助志愿者队伍,选出了“中心文化户”,评出了“十星级文明户”,家家户户比文明、争先进,“门上十颗星,全家都舒心;门上少颗星,无脸见乡亲。”
三
“远离赌博勤劳作,脚踏实地过生活,两耳不闻抹牌声,家庭和美笑呵呵……”这是流传在大路乡吴田村的劝赌山歌。
谈起这首山歌的创作背景,村支书吴作贤感慨不已,随着县里产业西拓战略的实施,该村成为工业园区的一部分,不少村民“富了口袋,穷了脑袋”,抹牌赌博、大肆吃请等现象比比皆是,破坏了村里的风气。
去年来,该村山歌队自编自演节目,在14个村民小组巡回演出,宣扬远离黄赌毒、勤俭节约等精神,大家在娱乐中接受教育,邻里之间和谐融洽,矛盾纠纷大为减少,乡亲们“告别牌场进舞场”、“不上酒桌上球桌”,村风村貌得到彻底改观。
“一五一十”工程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乐,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位和幸福指数。目前,全县187个村建起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1522个、文化中心户1664个、文化墙和橱窗887组、文体活动队797支、志愿者和乡村好人47630人,呈现出“人人争当志愿者,家家争做文明户;好人好事好新风,山歌唱出‘中国梦’”的喜人景象。
(记者 徐世聪 特约记者 陈卫民 程平利 通讯员 李江湖)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丁小强调研咸宁统计局 以真实准确数据服务发展
下一篇:
咸安区提供亿元担保贷款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