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程慧、特约记者刘建平、通讯员汪贵兵、杨友平报道:“大伙共同管护,不仅给河道修了护坡,而且进行了绿化,再也不用担心灌溉用水‘跑冒滴漏’了。”22日,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负责荻田河1700多米河道管护责任的村民黄和国感慨地说,自从推行“以奖代补”的小农水管护责任制,原来村民之间因河水无法流到下游农田,而导致的用水纠纷再也没有发生。
2013年以前,荻田河河道淤泥多,生活垃圾遍布,河床堵塞,灌溉用水无法保障。作为全省8个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县之一,通城从去年开始,便以塘湖镇为试点,逐步实施小农水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在不改变土地权属前提下,该县按照“谁所有、谁受益、谁经营”的原则,对水利设施工程产权、管护主体予以明确,采取承包、拍卖、租赁、转让等方式,实行产权流转,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形成了“以社养水”、“以水养水”的管护机制。对纳入改革范围的所有小型水利设施逐一测量登记造册。同时,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范围,并按照土地出让金收益部分不低于3%的标准计提,“以奖代补”发放维修养护经费,以激发村民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强化管护责任和意识。
目前,该县小农水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已投入400万元,经过培训、凭证上岗的全县73座中小型水库专管员全部到岗到位,管护机制改革工作正按照实施方案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预计年底前可全部改革到位。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