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谢松柏怀揣10万元积蓄、带着妻子无奈赶往武汉诊治脑肿瘤,到他推荐武汉的亲戚来崇阳治病,这一“反差”发生的时间短短4年。
服务能力缺失等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一度让崇阳人倍感无奈:县医院资源无力满足患者需求,每年上千人辗转去武汉治疗。
“打破医院逐利机制,让其回归公益性,使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崇阳人正在‘吃螃蟹’”。日前,县有关领导对记者如是说。
一个“中心”:省了许多“闹心”
“这医院的服务还真不错!”20日,首次来崇阳县人民医院给孙子看病的赵晓霞,内心涌起一股暖意。因对就医流程不熟悉,赵晓霞抱着孩子,一进门诊大厅就东张西望,满脸焦急。静候大厅的导医,迅速迎上前,引导她办理手续,并指引她到相应科室就诊。
像赵晓霞一样到医院看病的百姓,都有“闯迷宫”的“闹心”体会:挂号、检查、查询费用都要一一排队……在病历查询、复印、分诊转诊、证明盖章过程中,若对医院环境和手续流程不熟悉,往往来回奔波,费时伤神。
从去年12月开始,崇阳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相继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医疗咨询、诉求、投诉接待、病历查询、病历复印、分诊转诊等服务。
看病时可网上查询专家、挂号只需一个电话、病历复印不再需要跑到19楼档案室、转诊不再医保、医院两头跑、医生态度恶劣可立即投诉、查询费用有疑问可一窗式解决。
去年,县人民医院接待各类投诉132起,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后,投诉案例直线下降,目前只接到2起。
医院对百姓在便民服务中心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投诉信息,及时进行汇总处理,并据此调整完善管理制度和收费项目。
“两个患者反映住院病房的空调费有点贵,第二周院办就在例会讨论,费用就降下来了。”投诉办主任胡野曼说。
一张处方:轻了“份量”高了“纯度”
“你开的处方,是我见过大医院里最经济实惠的!”6月18日11时,第二次来县人民医院开药的患者吴咏军走出病房,泪盈眼眶。
吴咏军年逾六旬,是崇阳最偏远乡镇高枧乡农民,因患胃食管反流病,于4月初来县里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来,老人病情康复很快。他说,过去病看了很久都没好,已经花了不少钱,后因“疼痛难忍、难以进食”,才急匆匆赶到县医院,得以确诊。
当班主治医生仔细检查并开了处方,交代了服药事项,并特意嘱咐:“老人家,我给您开的药是对症的药,大概50多元,您再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
吴咏军颤颤巍巍地从裤兜里掏出皱皱巴巴的手绢团,里面包着的是十元、五元、五角的零钱,数了数,正好够。他感叹:“处方药比外面零售店买药还便宜,没想到啊!”
自医改实施以来,崇阳主动削掉国家规定的药品15%的提成,实行药品零差价,并实行“双十”通报制度,每月通报抗菌药物用药量前十名的品规及开具医生,以及大型设备检查阳性低于70%的前十名开具医生,依此对医生处方开药进行监控。
连续3个月进入被监控的药品,或使用过程中有用药异常情况的,采取限制用量、取消采购等措施处理,连续3个月进入被监控名单的医师给予停岗处理。
为确保让利于民,使百姓看得起病,他们还建立医疗费用“双控”支付模式和药品供应“双限”监督机制。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总额预付、总量控制及例均费用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限制县级公立医院用药品规、县级公立医院药品价格,限制高价药品采购,对大处方、滥用抗菌药品、药不对症的处方医生及时发出整改通知。
统计显示,县医院药占比由36%下降到30%,县中医院由48.17%下降到37.65%;县医院住院例均费用由4569.18元下降到4280元,门诊次均费用由145元下降到126元。
用药占比,检验医生的医术和良心。
一次支付:“拿得起”也“放得下”
当日下午,在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刚做完放疗的蔡仲先斜躺在病床上,跟旁边的病友谈笑风生。
去年11月,他在武汉协和医院检查时发现患有肺癌,花了近1万的检查费用确诊,在被告知手术费就要8万元且只能报销50%后,他没有继续治疗就回到了崇阳休养。
今年2月,蔡仲先到县人民医院住院,经CT引导,肺下穿刺,确诊肺部鳞状细胞癌。3月8日,他在外科做了根治术。
这次是蔡仲先第三次住院。前两次住院检查、手术,加上这次的5期放疗,总费用大概是6万多元。按惯例,这6万多元是需要个人预付的。
“医改救了我一命,上回手术费要3万多元,我就无从拿起。” 蔡仲先回想当初医院工作人员给他讲解新的政策时,他感到难以置信。“报销比例达到70%,三次住院一共只交了自负部分的不到2万元。”
今年来,崇阳实行医改“新政”,从2015年元月份开始,医保资金实行总额控制,按月预付,县医院已预付450万元,县中医院已预付100万元。以往,群众入院须一次性缴纳一定数量的住院费,现在按政策范围内报销的费用,由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资金先行垫付,只要交纳自已应承担的部分费用,即可入院治疗。
“患者以前看病,先付钱再治疗,再去报销。有的老百姓一时拿不出钱,就只能眼睁睁地延迟手术,耽误治疗。” 县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后,医保实行对定点医疗机构预付制度,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患者只交自负部分,就不会有太大经济压力,病情都可以得到及时治疗。
在崇阳,像蔡仲先一样祖祖辈辈自费看病的农民,再次减轻了医疗负担,有效缓解了“看不起病”的难题。
一种融合:从“同病相联”到“同舟共济”
今年3月,白霓镇洪泉村的刘敏华遭遇车祸,腿部受伤,疼痛不止,关节不能自由伸屈,在镇卫生院治疗无果后,转入县中医院,经确诊:髋关节股头坏死,需要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风险大,容易导致终身性伤害。
县中医院当即通过视频,实时传送其病情报告给同济医院骨科教授,请求指导会诊。经同济骨科教授会诊把关后,手术非常成功,刘敏华自嘲“在家门口捡回了一条腿”。
一年前,像他这样的重症患者,县医院难以诊治,通常转诊武汉。路途中,一些病人往往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有的不幸撒手人寰。
如今,崇阳组建医疗集团,统筹县乡两级医疗资源,将全县3家县级医疗单位、12家乡镇卫生院,筹建成县人民医院集团、县中医医院集团、县妇幼保健集团,实现服务一体化,并建成远程医疗系统,让百姓在家门口治好疑难重症。
“走‘集团化’路子,有效解决了分级诊疗问题,使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缓解百姓看病难。”县卫计局局长庞咏说,百姓能在乡镇治疗的就在乡镇治疗,不能治疗的由基层转疗到县级医院,可在家门口享受“同济”服务。
“卫生航母”初建成,给山区群众带来了真正福祉,赢得纷纷点赞。(记者 刘文景 王凡 特约记者 蔡亚君 通讯员 刘青丽 苏鹏)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马丽娅、通讯员甘林芳报道:11日,在崇阳县白霓镇桥头村饶家桥改造施工现场,一辆挖机正在清理桥...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马丽娅、特约记者汪佳、通讯员曾翠翠、锦阳报道:“乡镇干部忙于日常繁杂事务,存在学习时间不够...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马丽娅、特约记者汪佳、汪淑琴报道:4月28日,崇阳举行万名职工劳动技能大竞赛决赛,来自全县各行...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马丽娅、特约记者汪佳、通讯员徐功频报道:山挽山,岛望岛,碧波荡漾赶鸥鸟……4月27日,记者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