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刘建平报道:昨日,记者在通城县大坪乡来苏村贡菊基地看到,30多个村民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入箱装车,将鲜菊发往沿海地区。
“今年,菊花行情看好,鲜菊单价每斤10元,亩产可达7000斤,一年可采两季,创纯利2万元。村民采摘费加土地流转租金,人均可增收1000元。”基地业主胡来龙说,他在外打工多年,今年返乡种植菊花,成立了绿联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希望将来苏村发展成鲜花专业村。
同样的场景,出现在北港镇庄前社区绿康家庭农场。
年仅30岁的刘志刚去年返乡创业,流转土地80余亩,建成绿康家庭农场,搭建大棚36个,办起了育苗工厂,年纯收入达40万元。今年,他又帮农场周边100多户农户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年产值可达5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共有4000余名打工青年返乡创业,创办实体实业2800多个,投资总规模约150亿元,吸纳带动就业3万多人。
通城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该县抢抓幕阜山连片扶贫开发机遇,出台扶持农民青年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掌握一定技能、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农民创业。其中,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小额贷款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县行政服务中心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同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符合创业条件的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去年至今,全县向“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19万元。
至目前,全县返乡青年创办合作社近200家,带动全县新增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4500多户,发展社员2.7万人,涌现出塘湖镇龙印枇杷村、五里镇陈谷养殖鹦鹉村等21个特色农业村。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通城城区私建和土地买卖现象泛滥,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大量流失……自“四城同创”工作启动...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皮江星、李兵报道:连日来,通城县食药监局联合相关部门,针对全县范围内的中小学校...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徐智慧报道:钢构大棚在广阔的田野延伸,大棚内绿荫如盖,成串的葡萄幼果挂满枝头。...
山上种油茶,山下培育药材,再将药材套种到油茶基地,这是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种植大户金定武摸索出来的中药材套种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