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是全国重点油茶示范县,而塘湖镇是通城的落地油茶产业大镇。近几年,该镇探索出多种油茶基地建设模式,以产业发展促精准扶贫落地——
模式之一:公司+基地+农户
秋风送爽,茶果飘香。
10月27日,在通城县塘湖镇城墙山油茶基地,凉亭村干部刘志彪正带领村民除草。
“除草是油茶基地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杂草长起来不仅影响到油茶的生长,还容易引发山火。” 刘志彪说,基地长年有11名村民在除草、施肥、打药。
这个基地共有1470亩,2011年镇里整合开发资金385万元,流转270户农民的土地,与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建成以后,公司每年投入30多万元,用于基地后期管理。油茶挂果后,由公司按市场价全部收购,收益按7︰3分成,即公司得70%,农户分30%。
7:3是个什么概念?目前基地已开始挂果,明后年进入丰产期后,每亩每年可产茶籽 1000公斤,整个基地可产147万公斤,按每公斤3元算,总收入450万元上下,270户农户户均4500多元,这还没有包括农户在基地打工的收入。
据介绍,油茶种植是塘湖镇推进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而公司+基地+农户是该镇建设油茶基地的主要模式。目前,全镇流转给黄袍山公司的油茶基地共有8000亩,占已建基地面积4成。
模式特点:以大公司作靠山,油茶基地减少了经营风险,农民收入稳定可靠,脱贫致富前景可期。同时,黄袍山公司也拥有大面积的种植基地,培养一大批技术员工,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油茶产业跨越发展。
模式之二:招商引资建农场
5年前,当湖北鑫尔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勇与望湖、润田两村签订山地流转协议时,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山,连进山的羊肠小道也被杂草和荆棘掩盖。
5年间,刘勇投资近千万元:修成5公里长的机械路,与村级公路相连,推土机、农用车可以开到大山;流转两村山地5000亩,其中3000亩种植油茶;组织村民和机械设备进山,挖山种油茶,施肥改良土壤,除草防范山火……如今,油茶树布满两村的山头,去年首批油茶已经挂果。
刘勇一面开拓油茶基地,一面与科研院所联系,研制出自主品牌“常青琳”油茶,已有8种型号的冷榨茶油产品投入市场。
目前,刘勇在油茶基地旁边试种银杏、樱桃、蓝莓、花卉,在山谷低洼地带筑水塘搞养殖,还准备建一个高规格的休闲农庄。按照他的设想,未来几年,公司将以打造原生态油茶产业为主,多种种、养殖及生态农业观光为辅的“农户+农场+公司+旅游+摄影”的现代农场。
像刘勇这样的老板,塘湖镇共引进了32名。他们投资建设以油茶种植为主的农场,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在大山深处掀起开发热潮。
模式特点:招商引资建现代农场,是一种高起点、高档次的综合开发,有助于社会闲散资金和产业资本进入油茶种植和扶贫开发领域,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仅鑫尔公司常年雇用的村民就有40余人,有助于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
模式之三:部门帮扶建基地
在望湖村神大垅、小岭坪、屋背窝、周家峦四个自然湾,有一大片新开垦的油茶基地,茶苗已长到半米高,迎风摇曳,如同一望无边的绿色海洋。
村党支部书记夏扬九介绍,这是村集体的油茶基地,共有560亩,由市县两级部门帮扶建成。
望湖村是一个边远山区、库区、苏区贫困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2014年以来,市政法委、市人防办、市对台办在这里挂点扶贫开发工作,修路、引自来水的同时,决定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利用山场资源丰富优势,建设油茶示范基地。
基地建设前期投入大,县政法委、县扶贫办、县林业局、县国土局等单位也参与进来,共筹措资金210多万元。接着,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一道,与165户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开发油茶基地560亩。基地采取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农户出土地,村集体负责土地整理、安苗、五年抚育,收益后村集体与农户五五分成。
“栽油茶那段时间,部门领导、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劳动,大家都想把基地建好。”夏扬九说,再过三年,油茶进入丰产期后,村集体每年有7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每户也能收益4000多元。
模式特点:部门出资建基地,村集体与村民共同受益,既让贫困户受益,脱贫致富,又给脆弱的村集体经济“输血生肌”,可谓是一条双赢之路,有助于贫困村的长远发展。(记者 何泽平 陈新 特约记者 黎艳明 通讯员 杨友平)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通城城区私建和土地买卖现象泛滥,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大量流失……自“四城同创”工作启动...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皮江星、李兵报道:连日来,通城县食药监局联合相关部门,针对全县范围内的中小学校...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徐智慧报道:钢构大棚在广阔的田野延伸,大棚内绿荫如盖,成串的葡萄幼果挂满枝头。...
山上种油茶,山下培育药材,再将药材套种到油茶基地,这是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种植大户金定武摸索出来的中药材套种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