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嘉鱼迈入了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快车道。面对接踵而至的发展机遇,嘉鱼该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呢?
该县给出的答案是:抓发展必须抓人才,要始终坚持把人才建设作为发展之要、强县之基和竞争之本。
优化政策聚人才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谢浩浩是嘉鱼人,他老早就做好了回乡就业的打算。2011年,他参加了嘉鱼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顺利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
“读研期间,我对嘉鱼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就有所了解。”谢浩浩说,像自己这样被录用事业编制的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县里会给予一定的安家补助,其中博士5万元,硕士3万元,分5年等额发放。
人才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风向标”,更是集聚人才的“聚宝盆”。
近年来,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四个一把手”共抓人才机制。即:书记抓战略、抓规划,县长抓投入、抓保障,组织部长抓协调、抓服务,部门负责人抓配合、抓运用。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人才引进范围、引进方式、政策保障及培养措施。
为使“候鸟式”人才尽快扎根落户,嘉鱼对人才实行保姆式服务,对引进人才实行统一管理,为其在社保、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
县财政设立了5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训、激励的工作经费。同时,建设嘉鱼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定期联系入库人才,目前,已收录嘉鱼籍在外人才182人。
正是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该县产生了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
不拘一格引人才
2015年12月30日,嘉鱼县申邦化纤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桶桶聚酯化纤原料在纺丝机、牵伸机、定型机、卷曲机和切断机的运转中,抽丝成线,变成一团团洁白如棉的高仿棉纤维。
该公司将武汉纺织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研发的“抗菌——高仿棉纤维素酯涤纶复合纤维”,转化为高仿棉产品,赢得的生产工艺与产品的升级。
近年来,该县通过挂职锻炼、参与课题研究、技术咨询等形式,向高校和科研部门引才借智,将部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目前,该县已有10家企业与多所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涉及电子、医药、新材料、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业等领域。
当日,在嘉鱼县新闻中心,今年刚刚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进来的熊琦正紧张地忙碌着。
近年来,该县根据县直各单位岗位需求情况,每年有计划地提供事业编制、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招聘岗位,通过公开招考引进大学生人才。
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该县共吸引459人到事业单位工作,其中硕士46人。
同时,成立招聘组,分赴省内外重点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专题推介、创业宣讲、项目洽谈等,吸引优秀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并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契机,组织招聘会,留住人才。
多措并举育人才
新街镇晒甲山村村民徐文光喜滋滋地说,前几年还在给人打零工,现在已是拥有30亩土地的农场主。
“多亏了县里举办的农民技术经营培训班!”徐文说,通过培训,视野拓宽了,发展思路也清晰了。
近年来,该县创建农民教育培训“田间学堂”,实行“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点餐”式特色培训。同时,为全县农民和农村返乡务工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开办了农业实用技术、农资经营、农民电脑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等5大类10多个专业课堂。
“根据《嘉鱼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每年至少要规模培训5000人。”县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县还引导各种力量参与人才培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政府统筹、产业引导、行业推进、企业为主、职业院校和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训中,该县将课堂培训和一线锻炼相结合,充分利用行政学校、职业院校以及网络教育平台等载体,提高培训实效;引导企业树立“企业培养为主、县外引进为辅”的理念,由企业聘请专家,紧密结合岗位要求,统一组织培训,通过聚集高端人才来引领经济转型升级。(通讯员 皮道琦 雷赤清 熊朝文)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城管二大队开展志愿洁城行动 扮靓城区环境
下一篇:
咸安区官埠桥镇办实事惠民生 积极打造江南水乡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姜明助、通讯员熊琦报道:“是你们让我心中升起无限希望,是你们给了我精神的力量。感谢家乡的人...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姜明助、通讯员孙金龙、周刘报道: 5日下午,嘉鱼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各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姜明助、通讯员邵红星、骆晓丽报道:22日,记者从嘉鱼县纪委了解到,该县“不担当、不作为”问题...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刘子川、通讯员丁彤、罗阳春报道:今年,嘉鱼县地税局各税源管理分局以“四个台帐”入手,不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