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人心齐贫困"移" 咸宁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十年纪实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10-17 20:47

  【阅读提示】

  水库移民“后扶”政策

  为妥善解决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经国务院批准,自2006年7月1日起,对全国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实行统一的后期扶持政策,即不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新老水库移民、中央水库和地方水库移民,均连续扶持20年。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通过电力加价统一筹集,分省安排使用。

  咸宁是一个正在加快发展的新兴城市,也是一个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的贫困地区,是湖北省移民大市,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24座,全市共有移民乡镇(办、场)74个,移民村(居委会)672个;按照2006年核定移民总人口184503人,现有水库移民181691人,其中后靠移民118486人。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自2006年实施来,在省移民局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移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本着切实维护移民利益出发,不断强化移民机构建设,提高移民干部队伍素质,完善移民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有效推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006-2015年,省财政累计下拨到我市水库移民资金158372.36万元。我市严格规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工作,全市水库移民按照600元/人/年发放原迁移民直补资金,按照2006年登记原迁移民63246人,涉及直补资金3794.76万元,核减的原迁移民资金由各地移民局划拨项目建设使用;按照500元/人/年的新增人口标准分配到移民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登记新增人口123096人,涉及专项资金6154.8万元,由各村按照移民意愿按程序申报项目组织实施;小型水库约按5000元/座/年标准扶持发展,咸宁市小型水库共计481座,其中小(一)型水库74座,小(二)型水库407座,每年划拨小型水库专项资金约400万元,用于小型水库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按总人口人均170元/人/年扶持标准,拨付各县市区移民局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涉及资金3167.81万元。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移民的生活生产状态得到了极大改善。

  移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是最直观的变化。2015年,赤壁市移民人均纯收入达11205元,较2005年人均纯收入1950元增长474%。嘉鱼县移民人均纯收入8150元。通城县移民人均收入6642元,较2005年增长265.5%。通山县移民人均纯收入6095元,较2010年人均纯收入2930元增长108%。崇阳县2014年移民人均收入5690元,较2005年增长260%。

  移民生产生活中的“五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行路难问题普遍好转。2006年,全市不通公路的移民村有55个,不通机耕路的移民组有974个。经过10年扶持,到2015年,不通公路的移民村仅有5个,不通机耕路的移民组由下降到106个。库区95%的村公路实现了硬化,90%移民组通了机耕路。饮水难是我市移民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2006年,人畜饮水困难的移民村有299个,涉及人口15.5万人。后扶政策实施10年来,解决了222个移民村安全饮水问题,涉及饮水不安全的移民人口由15.5万下降到46570人。用电难、入学难、就医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市移民村组通电率、入户通电率基本达到99%;移民子女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达到99.5%,加入合作医疗的比例达到98%。同时,库区健身休闲、文化娱乐、大病保险、农家书屋、广播电视实现了全覆盖,移民群众幸福感、社会和谐度明显提升。

  移民居住环境得到了优化。后扶政策实施时,全市49325户移民中,有35765户居住危房,移民居住危房率达到72.58%。通过10年扶持,移民危房户下降到10482户。通过整合资金,建成了一批生态美村、产业强村、旅游亮村、文明新村,对危房改造的力度及改造模式,移民群众反映较好。

  移民产业效益初步显现。各县(市、区)移民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如通山县的油茶、水果,崇阳县的楠竹、水产,赤壁市柳山湖的生态养殖,通城县的茶叶,嘉鱼县的蔬菜、咸安区的桂花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效应,奠定了移民增收的基础。

  【10年数据】

  ★基础设施建设

  危房改造

  通过改建、搬迁,10年实施移民危房改造25283户,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解决移民危房22307户。

  公路交通建设

  整合资金推进了浪口大桥、芳世湾大桥、板茶大桥、黄金大桥、富水南岸公路、环库公路、大慈公路、白云潭大桥和牛鼻孔大桥等一批库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村新修村组公路1887公里、机耕路1457公里,50个移民村新通公路、868个移民组新通机耕路。

  人畜饮水项目

  新建引水管道171.7公里、蓄水池255个,解决了222个移民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惠及移民人口10.5万人。

  供电

  移民人口供电问题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建设

  公共卫生

  移民村新建卫生室92个、1.114万平方米,无卫生室的移民村由114个减少到12个。同时,移民群众普遍享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文化教育

  修建改善移民村小学校舍18.24万平方米,移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由“十一五”末的94.5%上升到99.4%。一批示范村建设了文化广场、娱乐场所、农家书屋、文体器材等设施;移民组电视、电话、网络的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

  6300多户移民用上了沼气、秸杆气、节柴灶、太阳能等新能源, 95个移民村实现生活污水设施覆盖, 291个移民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产业开发

  基本口粮田和农田水利建设

  “十二五”期间,完成小一型和一般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115座,整修大塘300座、小型塘堰3000多处,大型拦河闸15座,中小河流域治理100多公里,小型农田水利整治面积8万亩,修建排灌渠系68公里,改造中低产农田12万亩,完成低丘岗地改造15万亩,低产林地改造48万亩。基本口粮田低于0.5亩以下的移民减少2.1万人。

  种植业

  通山县建成以大畈芦泉山为中心的万亩油茶基地,建成泡桐、水果基地,改造老桔园、低产楠竹园,形成了山区竹木、库区水果、城郊花卉苗木的产业布局。赤壁市发展经济林和果木、优质稻等产业。崇阳县发展种植业12350亩。通城县扶持油茶、楠竹产业,改造茶园。咸安区改造桂花基地、茶园,发展油茶、苗木产业。嘉鱼县扶持无公害蔬菜,建设茶、苗圃基地2个。

  养殖业

  通山县发展畜禽养殖基地万头以上的12处,水产养殖基地千亩以上的3处,网箱100口以上的89处,富有村、畈中村为中心的万亩生态养殖小区,加快生猪、乌骨山羊、小家禽产业带建设。赤壁市扶持水产养殖业6103亩,打造柳山湖生态水产养殖基地、优质水产网箱养鳝基地,已经建成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通城县扶持移民养猪3.2万头,养鱼7500亩。嘉鱼县扶持名优水产养殖500亩。崇阳县发展水产养殖业455亩。咸安区新建奶牛养殖小区1个、精养鱼池50亩。

  产业扶持整村推进

  全市开展产业扶持移民村328个,扶持种养专业合作社60个,形成“一村一品”支柱产业的移民村94个。

  ★教育培训

  培训移民劳动力38484人次,基本实现每户有1个以上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或实现转移就业的目标。5年累计完成创业培训503人次,就业技能培训878人次,岗位技能培训470人次,完成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608人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409人次,生态农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5553人次。为提高移民后期扶持力量,增强后扶项目落实效率,十年来累计培训移民干部10250人次。

  “后扶”亮点

  

  咸安区宝塔村有62户来自四门楼水库的移民。为了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区移民局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实行整村推进,移民居住点道路、绿化、亮化、沟渠等设施一应俱全。

  

  咸安区双溪桥镇杨林村是个整体移民村。为了解决1000余居民出行难题,区移民局利用“后扶”资金47万元,修建了郭家桥。

  

  嘉鱼县移民局干部正在和官桥镇官桥村干部查看油茶生长情况。官桥村有移民589人,原迁移民158人。为了扶持移民发展,该村流转移民土地,建成10000亩油茶基地,开展油茶深加工项目,预计人均可获得近万元的经济收入。

  

  嘉鱼县新街镇港东村有移民150人,贫困移民35人。县移民局投入项目资金15万元,建成50余亩蔬菜大棚。目前已带动13户移民贫困户增收脱贫。图为村民在基地育秧。

  

  赤壁市柳山湖镇是湖北省两个移民建制镇之一。自2006年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开始,历经2年建设和8年扶持,柳山湖镇日新月异,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改善民生的样板点、和谐安居致富的模范点。图为腊里山村新貌。

  

  通城县石南镇杨山村喜尾河,村民正在利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扶持资金修复水毁工程。

  

  通城县石南镇杨山村喜尾河,村民正在利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扶持资金修复水毁工程。

  

  崇阳县白霓镇浪口村边塞殷家避险解困搬迁安置点,116户移民正在建设新居。该项目总投资232万元,移民可望明年搬入新家。

  

  崇阳县白霓镇小港村,64户移民于2011年开始整体搬迁,市、县后期扶持资金2000万元,移民住上了漂亮的小楼。

  

  通山县大畈镇万亩油茶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为避险解困搬迁安置点的周边移民提供产业支持,增加移民收入。目前,基地初具雏形。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崇阳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17个村旅游收入冲刺百万
下一篇: 全省“七五”普法骨干培训在咸举行 共220人参训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