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产值实现多级连跳
“青砖茶加工已占据湖北省80%、全国35%的份额。”2日,记者在采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时,市农业局产业化科相关负责人骄傲地介绍。
近年来,我市茶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60亿元。其中,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了我市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不仅茶产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在去年都有了新突破。据统计,我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总数已突破300家,建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3家。
各县市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咸安区的森工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5家,园区产值达到50亿元;嘉鱼县被列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赤壁、崇阳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园区通过审核;通城县形成了食品饮品工业园、油茶加工产业园、中成药制造工业园和竹木加工产业园。
数据最有说服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综合产值由2011年的365亿元跃升至2016年的785亿元,成功实现“多级连跳”。其中,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3:1,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
三措并举打响攻坚战役
激活特色资源、强化特色服务、打造特色品牌,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千亿攻坚行动的三大举措。
我市农业资源富集,楠竹、茶业、油茶、水产、蔬菜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在全省占据重要地位。我市以这些特色产业作为加工前端产业,全面启动“一村一品”专业镇村创建行动,夯实千亿产业“第一车间”。
至今,我市已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81个,其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带动全市特色农业板块基地面积突破700万亩,建成万亩以上重点产业基地36个。
同时,瞄准楠竹、茶业、油茶三个百亿产业目标,启动“一企一策”,做优龙头企业成长空间。我市不仅积极争取省“四个一批”工程专项调度资金3.7亿元重点扶持优势加工产业,还先后出台了税收减免、定向跟踪、上门解难等近30项优惠服务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品牌是千亿农产品加工业的生命线。我市的“品牌强农”战略,已让赤壁砖茶、嘉鱼蔬菜、通城茶油等优质农产品成为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品牌。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商标97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件,湖北省著名商标57件,市知名商标11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件。
挖潜增效冲刺千亿目标
785亿元到千亿元还有200多亿元的差距。怎样挖潜增效挺近千亿目标?
市农业局产业化科相关负责人对现阶段我市农产品加工薄弱环节进行了剖析:
从特色农业基地来看,亩平产值大都在2000元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几百元,不仅影响了农民发展的积极性,也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从休闲农业产品来看,普遍只是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形成具有独特卖点的旅游吸引力,彼此竞争加剧,导致效益下降。
从企业经营规模看,全市仅有几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大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本原始积累不足,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弱。
从资金投入来看,中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主体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资金链紧张,融资难度也大。
科技、市场、金融等三要素,是千亿攻坚行动的突破点和驱动力。
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产学研对接力度,一方面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另一方面解决龙头企业人才引进难、产品开发难和技术创新难等“三难”问题。
同时,以市场为主导,多举办或组织参加各类境内外农产品展销会,开拓国内外市场;多与大型商超对接,加快特色农产品“进汉”、“进京”步伐;多扶持农产品物流企业,畅通千亿产业的产销环节。
我市将重点发挥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权质押等金融支农职能,继续创新推出助农贷、邮储贷等新型信贷产品。(咸宁日报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饶才明)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香城义工保护母亲河 咸宁市城管志愿者在行动
下一篇:
咸宁市领导寄语志愿者积极做传播者代言者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