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朋友十一来咸宁玩,专门指定泡温泉。”22日,正在三江森林国际温泉酒店预订十一温泉票的市民任先生说,朋友在咸宁泡温泉后,对咸宁温泉的质量高度赞扬。
这是咸宁市狠抓温泉质量的结果。今年来,咸宁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大力推动质量创新,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推动质量强市战略实施,质量强市建设成效渐显。
共振,全市都是参与者
“6月30日,咸宁同法国雷恩市、英国格拉斯米尔市等16个国际、国内城市共同发布《杭州倡议》,这是我市从事标准化工作以来,最为自豪的时刻。”市质监局标准化科科长李明认为,我市标准化工作做出了“名堂”。
说它“出名”,还因为咸宁以标准化助推绿色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也在全省成为了典型。2012年咸宁成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2016年接待游客4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4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4.9%,是除武汉市外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州。自创建楠竹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以来,我市楠竹生产面积达到160万亩,年产2800万支。
同样“出名”的,还有已经建成的国家苎麻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正在建设的国家起重机械设备产品检验中心,填补了我市没有国家级质检中心的空白,带领咸宁产品走向全国,令全市瞩目。
类似的亮点和改变,不仅仅发生在标准化和检验检测领域。
2016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提出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目标,编制完成《咸宁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并以此引领咸宁未来5年的质量发展。
今年,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将“质量创新”列入深化改革工作计划,“建成质量强市”写入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质量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出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
“市委市政府53个部门参与到质量强市创建工作中来。”市质监局局长雷红说,我市的质量工作已经全面推进,质量引领发展的共识已经深入人心,大质量建设的格局正在逐步完善。
融入,全民都是缔造者
18日傍晚,咸宁高铁站外,车水马龙、华灯初上,一派繁华景象。来来往往的出租车车顶闪烁着 “万国咸宁,质量先行”的宣传标语,在夜色之中,格外亮眼。当车流沿着四通八达的道路进入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样的质量理念也融入了咸宁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万国咸宁,质量先行”这8个字是咸宁的城市质量精神,也是来自全民的质量智慧。
“咸宁有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基因。”市民郭伟民是城市质量精神征集的热心参与者之一,虽然他的“卓越咸宁,质量先行”的创意没有入围,但是他愿意做“万国咸宁,质量先行”的实践者。
“当我们随机去现场检查高新区的三环公司时,发现他们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十分规范,安全措施得当,质量管控严格。”市质监局质量科科长胡林红说,这说明民间质量意识正在觉醒。
后来,这家企业成了我市4家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之一。
在我市质量强市创建工作的进程中,这样悄然发生的质量故事不胜枚举。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通过ISO9001、ISO14001认证及UL、TUV质量认证,率先达到最新欧盟标准,核心指标超过国际一线品牌,让“咸宁制造”走向了国际市场。2016年实现产值4.8亿元,出口创汇1710万美元,税收4800万元(含分公司),居国内行业第一位。
目前,我市多家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62项,“质量咸宁”正在全民的参与下实现更多的“一步跨越”。
发展,全社会都是受益者
质量强市落到根底,就是要满足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去年,咸宁开工大型建筑工程工程受监覆盖率、一次验收合格率、节能标准执行率实现3个100%;去年,咸宁工业产品、食品、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均超90%,居全省前列……
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丁小强说,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要牢固树立大质量观,推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齐头并进,带动质量工作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民生等领域扩展。
如今,咸宁市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18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中华老字号”1个、“湖北老字号”2个,在建省级质量提升示范区(试点)1个。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咸宁的质量强市创建工作,让市民分享到更多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为咸宁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在咸宁这块土地上,质量基因正在萌发新芽,“万国咸宁,质量先行”的城市质量精神正在引领咸宁向着更美更强的“质量强市梦”稳步前行。(咸宁日报记者 王恬 通讯员 吴鹏)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