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通讯员 陈敏
日前,市委、市政府以咸发[2018]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咸宁市委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我市2018一号文件正式出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市委市政府今年一号文件围绕的核心内容。《意见》提出的实施路径如何落到实处?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农办主任曾国之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咸宁有基础有优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一号文件”明确了咸宁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到2020年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初步建立;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全省农业强市;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作为湖北特色农业大市,咸宁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农业既有充足的资源保障,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三农’工作全面提升提供基础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咸宁有基础有优势。”市农办主任曾国之说。
近年来,咸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成绩斐然。2017年咸宁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850亿元,增长10%;脱贫7.2万人、出列64个贫困村;新造林48.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21%,咸宁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
立足基础,优势在握,咸宁完全可以补发展之短,扬乡村之长,着力建设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和全省农业强市,奋力谱写咸宁乡村振兴新篇章。
全面落实“五个振兴”
激发乡村活力动能
党的十九大提出20字总要求,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系统推进,这让乡村振兴路径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方向更明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我市将聚焦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千亿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质量强农战略,大力推进“咸宁农优品”工程,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进入新时代,广袤的乡村大地万象更新,呼唤各类人才策马奔腾、大显身手。人气旺,乡村才有希望。5月3日,我市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市委人才办主任王江介绍,将重点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农村专业人才、乡土文化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四支乡村人才队伍。
此外,文化振兴是关键,生态振兴是基础,组织振兴是保障。曾国之介绍,围绕五大振兴,《意见》在政策措施上、改革创新上、组织领导上、分类指导上进一步细化。通过试点示范、典型引路,带动不同类型乡村振兴,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咸宁样板”。
“五个振兴”齐发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加磅礴动能。
以“三乡工程”为抓手
促进资源要素融合
“未来三年,计划推动50000市民下乡,吸引5000能人返乡,引进500个企业兴乡。”这是我市“三乡”工程的近期目标。
《意见》提出,要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与农村资源有效对接。
“市民下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市民依法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农地等资源,下乡过田园生活,增加农村消费和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能人回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外出有成的农村能人,返乡置产创业,反哺家乡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和乡村治理,带领乡亲走共同富裕之路。
“企业兴乡”就是鼓励和引导有社会责任感、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合作开发农村资源,带动农民发展致富。
在市民下乡方面,我市将重点推广养老康养型、休闲度假型、农事体验型、创意创业型等模式;在能人回乡方面,重点推广回归创业型、带领致富型、乡贤治理型、公益捐助型、招商大使型等模式;在企业兴乡方面,重点推广投资兴业型、龙头带动型、村企共建型、对口帮扶型、服务带动型等模式。
曾国之表示,要突出抓好农村资源资产盘活,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打通城乡融合发展渠道,加强城乡资源要素的充分对接,吸引各类要素投入到乡村振兴。今年,将重点抓好1000名能人回乡,让咸宁成为能人回乡创业的一片热土。
规划先行带动引领
建设鄂南秀美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推进农村环境全面改善,做美农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成为城里人羡慕的好地方。
今年,我市将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保留乡土文化特色、传统文化内涵,高标准建成市级美丽乡村30个,县级美丽乡村100个,示范带动全市打造一批山清水秀地绿、安居宜居美居的乡村,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特”“一村一韵”美丽乡村格局。
围绕《意见》中,全力推进“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等内容,市农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上发力,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在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上发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孕育社会新风,焕发农村文明新气象。
在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上发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发力,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真正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两级法院组织法官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宣传
下一篇:
嘉鱼县纪委运用“大数据”加强纪律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