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嘉 通讯员 夏青云 黎笋
5日上午,通城县塘湖镇雷吼村8组,一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里,被层层包裹着的玉米挂上了金色的穗子。在玉米杆的遮蔽下,条状披针形的植物长得根壮叶茂。
“这是中草药黄精,共有50多亩。”村民汪四文告诉记者,这种套种方式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增加亩产收入。
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是100多亩钩藤,这两个基地是汪四文带着儿子汪新云开垦出来的。现年66岁的汪四文,一家5口人,妻子患有脑梗塞、糖尿病,儿子和儿媳均有轻微智力残疾。家里人均收入1000多元,2014年被评为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妻子长年吃药、打针,病重时需住院治疗,一年下来医疗费3万多。”汪四文说,幸运的是党的政策好,带领他们勤劳致富,孙子也生得聪明伶俐,马上就要读初中了,“再苦再累也觉得生活有盼头。”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前,汪四文除了耕作自家2.8亩地,养2头猪,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
2016年2月,在政府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帮助汪四文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购买了10多头肉牛养殖,现在规模逐步增加到30多头,每年存栏20多头。
“每天早上把牛赶到附近山上放养,直到晚上归栏,每天只需上山查看,几乎不用怎么看管。”汪四文说,当年底他实现收入近6万元,家庭经济状况有所改观。
2017年,通城县公安局隽水派出所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雷吼村,帮助汪四文一家顺利脱贫。
经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入户核查,汪四文家庭人平收入远超贫困线,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养老有保障。
“现在老伴每年有2300元的低保救助,住院治疗报销比例可达90%。孙子上学也减免了500元学费,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汪四文语气轻松地说。
汪四文望着眼前一片生机盎然的中药材基地充满信心:“再过几年,中药材基地发展起来了,将会实现更大的收益,那时孙子也该读高中了。”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