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蓝天,出门遇游园。”越来越多在咸宁生活过的人,都能切实感受到这座宜居、宜游的鄂南小城,正以独特的山水魅力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为人们安居乐业、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
强化污染治理 改善环境质量
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市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逐项分解工作任务,分层细化责任措施,形成了城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区)三级网络,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各类污染源管控有台账、工作有人抓。
“在接到监测点大气污染预警信号后,我们第一时间反映情况,迅速查找污染源,严肃查处污染大气的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城引领、三带协同、三篇文章”的“133”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始终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以生态市创建为平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中央、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1%,全省排名第5;PM2.5浓度均值40μg/m3,全省排名第3;PM10浓度均值57μg/m3,全省排名第2;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4个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水质达标率为80%;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达75.09,居全省第五位。
加强环境整治 建设秀美城乡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
在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中,我市始终把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城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不断健全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增强城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根据今年印发的《关于督办落实2019年度新增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我市在下达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同时,全力督促各地加快整治工作进展。
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安排农村综合治理专项资金1.2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827万元,地方政府和其他资金合计1.04亿元,支持全市200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占全市建制村总数的22.2%。
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31个、省级生态村380个;赤壁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崇阳县、通山县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直接成效是,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社会进步的支撑点、惠及民生的着力点和展示咸宁的新亮点。仅今年国庆期间,全市就接待游客355.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9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7.3%和18.2%。
筑牢绿色屏障 保护生态资源
近几年,我市着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生态建设有序推进。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抓住秸秆禁烧、扬尘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污染整治等重点,实施科学精准治霾。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重点围绕斧头湖、西河桥水质改善,实施了“九大工程”,建立了斧头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一月一监测、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报告、一月一督办”工作机制。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聚焦土壤详查、治理、考核、通报、风险评估、危废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6个机制”。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清理整治非法开垦林地、非法采砂、违法开采非煤矿山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打击非法侵占林地和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惩治力度,严肃查办各类涉林案件,有力地震慑了毁林犯罪行为,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
如今,随着生态立市战略的深入实施,香城泉都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咸宁,古老文明光彩依然,现代文明气息扑面;生态与产业比翼齐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一个绿色崛起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柯常智 通讯员 骆翔 陈龙)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安区举办青年大讲堂 深入推进青年理论学习
下一篇:
咸宁市公积金中心开展“宪法宣传周”普法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