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素来是咸安区高桥镇餐桌上的主角,但如今,一道新菜赤松茸正成为餐桌“新宠”。4月27日,记者来到高桥镇白水畈,寻找“挑战者”的足迹。
在十余亩齐整的土地里,赤松茸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终于迎来“野蛮生长”。赤松茸是一种原产于欧美的野生食用菌,因生长于赤松林树根部而得名。近年来,随着人工培育的成功,开始逐步推广应用。
“最近天气好,只要往地里洒足水,培养基上的赤松茸便‘蹭蹭’地长,每天都能收获200斤以上。”咸安利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5年前,咸安区大力度推行秸秆禁烧,废弃的秸秆大多采取燃料化处置方式——即集中送往收储站,制成颗粒燃料。去年底,李建军想到了另一条利用路径,即将秸秆和竹屑作为培养基,种植赤松茸。
“用秸秆作培养基,不仅高产,而且更环保,收获期结束后,废弃的培养基还可作为优质肥料,轮作其他农作物。”李建军扳着手指同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前,赤松茸的亩产高达6000斤,亩产值约4万元,平均一斤秸秆就能产出一斤赤松茸。
周边农户将秸秆卖给李建军,一吨可获利300元;赤松茸的采集需要大量人工,前来务工者每天可拿100元工资;产品经切片加工之后,制成干货,售价高达100元/斤。
“赤松茸口感好、营养丰富,此前活跃于一线城市的消费市场,如今食客来店,都必点这道菜,极受欢迎。”一位高桥餐饮业主告诉记者,在该镇大大小小的餐馆内,均上市了这道“新特色菜”,各家餐馆需要主动上门、排队采购。
作为“试水产品”,目前,李建军的新鲜赤松茸售价仅为5元/斤,同武汉的采购商、深圳的电商平台已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谨 见习记者 刘珊珊 特约记者 李星)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义工协会喜获2019年度咸宁市5A级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