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余年,通城县农业产业化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受农业块头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品牌竞争力弱等原因,导致农产品难以走出山门。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带动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
一是要由初级品向名优特升级。围绕县内农产品优势资源,全力培育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家门口”生产加工,确保工业与农业“精准对接”,推动农产品由传统产品向精、优、特、名产品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二是要由作坊式向规模化升级。从供给侧结构着手,调整优化种植和产品结构,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等发展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
三是要由生产型向营销型升级。大力发展智慧电商和跨境电商,以创建国家电商进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建设城区、乡村电商营销点,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现代农业融合,打造依托外向型经济、网络经济和电商经济为动能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四是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解决“大路菜”“大众化”问题,向精加工深加工进军;解决传统式手工作坊问题,上装备、换设备;解决技术支撑难题,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丰富农产品科技含量,实现农业集约发展。
五是要由单向型向全要素升级。改变农产品加工业多靠投入资金、劳动发展的现状,全力保障农产品加工业充分享受项目审批、用地、税费减免、融资、基础设施等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要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基地集约化、现代化上做文章。
六是要由独闯性向外向型升级。通城茶叶、药材等农产品大多单独闯市场,已不适应当前市场形势。积极组织县内企业参加上海世博会、广交会、农博会等重要经贸活动,设立展位,全力推介通城农副产品,唱响“通城品牌”。
(通城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总工会主席 罗小虎)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排涝抢修!7名突击队员冒雨驰骋5000公里!这家咸宁企业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