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句句标语,到身边的一个个变化,市民越来越熟悉“创文”这个概念。几年前到咸宁工作的魏松对此深有感触。
“这几年,我感觉咸宁变化真的很大,除了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不断提升,最直观的就是文化墙逐渐增多。”魏松告诉记者,城区文化墙不仅让市容面貌越来越靓丽,更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了文明新风,这是由表及里的改变。
魏松2015年来咸宁,2018年开始跟着朋友参加一些公益团体的志愿活动。“我是做运营工作的,上班时间‘朝五晚九’,忙起来连休息日也要加班。”即便工作再忙,他还是会挤出时间去做志愿服务。粗略统计,他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近200个小时。
魏松所做的志愿服务活动通常是去公园、社区发放普法类、儿童教育方面的宣传手册,有时也参加交通劝导。
现在,他的志愿服务清单里加了一项——垃圾分类劝导。这缘于他在咸安区天通苑小区的“偶遇”。
一次,魏松在小区楼下看见一位阿姨在垃圾桶前翻翻捡捡,忙活一阵后,却两手空空,没带走任何东西。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上前询问。原来,这位阿姨姓杨,是一名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
“垃圾分类处理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益处,别看它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这个习惯会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杨阿姨说,比如厨房垃圾进入填埋场可进行生态填埋产沼发电,其它垃圾进入焚烧厂可焚烧发电,可回收垃圾再利用能变废为宝,等等。
“我的志愿服务时间虽不长,但在活动中接触了不少市民朋友,真切感受到大家的文明意识在提升。”魏松说,他看到车辆礼让行人,垃圾不乱扔,用餐不浪费等文明行为已成为普遍现象。
他还看到,一个个“口袋公园”的建成,让市民休闲娱乐场所有了更多选择;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道路改造,让市民生活更舒适;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让群众难题得到解决……
“一件件民生小事解决了,就办好了‘创文’这件大事。”魏松感慨道。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聂莹颖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市垃圾分类宣传进校园 增强环保意识 养成良好习惯
下一篇:
凤凰工业园飞来“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