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市按照“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原则,治理“停车难”这一“城市病”,取得显著成效 ——让停车“不再难”
打出组合拳,新增车位1.5万个
10月26日下午,市城区航天花园小区居民王如君下班后,将车子停放在路边施划的停车位内。
“自从通过划线新增了车位后,再也不用忧心回家没地方停车了。”王如君开心地说,今年5月通过划线新增的200余个停车位,大大缓解了停车难题。
这是我市打出“建、挤、腾、调”四大组合拳,多措并举增加车位供给的一个缩影。
“建”出停车位。出台《咸宁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停车位管理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民住宅区等建设项目,需严格按照标准配建、增建停车场。
“挤”出停车位。充分利用沿街建筑物周边空间,做到应划尽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在市城区778个“三类小区”道路、绿地、广场及楼栋之间的空闲地,因地制宜施划停车位。
“腾”出停车位。以群众反映停车矛盾集中的商圈周边、医院、学校、超市、饭店、火车站、老旧小区为重点,利用空闲地、边角地、闲置土地等开发利用价值较低地块,“见缝插针”增设小微停车场。
“调”出停车位。通过多种调剂手段,不断提升现有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进一步破解结构性、阶段性停车矛盾。推动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在非工作时间对社会开放;鼓励小区周边写字楼、商城停车场在空置期适当收取费用。
目前,咸宁中心城区新增停车泊位15141个。到2024年底,全市计划新增停车泊位3万个。
管治巧结合,车位“活”起来
“车位增多、空位变多,再也不需要为停车位转好几圈了。”10月26日傍晚,和女友一起到万达广场吃饭的周先生说。
“通过智慧停车平台,哪里有空闲车位一清二楚。”市民王女士说,现在占位的人少了,大家合理利用有限的停车资源,停车选择更丰富。
停车难的缓解,与停车泊位周转率的提升有关。附近商家介绍,如今即停即走的人多了,车位空闲时间明显增加。
这是我市管治巧结合、提升周转率让车位“活”起来的结果。
推广智慧服务。依法依规将全市公共停车场、机关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医院、学校、小区等停车泊位信息全部接入“咸宁智慧停车”平台,并将“智慧停车”接入市城管指挥中心智慧城管平台,建立健全统一有效、实时更新、共治共享的信息查询和诱导系统,“全城一个停车场”的构想逐步实现。
完善收费政策。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按照“路内高于路外、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的原则,实行累进或递减等差别计费办法,用收费手段调节机动车停车位供求关系,提高停车泊位周转效率。
强化违停整治。建立健全城管、交警、应急、街道等相关部门巡查管控和联动执法机制,综合运用现场查纠、移动抄牌、强制拖离现场、电子视频抓拍相结合等多种执法方式,加强对违法停车的整治力度,为市民提供畅通、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增强自觉性,文明出行成共识
10月21日傍晚,市民刘女士带孩子到十六潭公园东入口游玩时,将车辆停放到附近的停车场内。游玩结束后,刘女士交完停车费,将车辆驶离停车场。
“停车是一种消费行为,收费是应该的。”刘女士说,政府下大力气建设了停车场,给生活带来便利,作为市民,应从自己做起,自觉文明停车。
市民章女士深有同感。她说,不管是手机界面里,还是公益广告上,都在宣传做文明交通参与者,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文明出行意识。
“经常能看到对违法停车的曝光,感觉如果是自己的话会特别丢人。”市民郑先生说,为了不丢人,会时刻提醒自己要文明停车。
今年来,我市大力宣传倡导“文明停车、利己利人”观念,及时劝离违停车辆,曝光违法停车行为,倡导文明行车、文明停车、合理用车、规范停车、停车付费的现代交通理念,让“停车是一种消费行为”的观念深入人心,凝聚“停车应当入位,停车应当交费,违法停车受罚”的社会共识。
在多种形式的宣传下,市民文明出行、文明停车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破解城市停车难题,系统性强、任务艰巨,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共治、公众参与。”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呼吁,每个市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共同营造美好通行环境。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敏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7-8月“荆楚楷模”揭晓 咸宁市驻村干部郑卫平上榜
下一篇:
【走进文明校园系列报道③】咸宁市香城学校以文育人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