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游客赞咸宁
咸宁网讯 记者张欢、通讯员魏张昕报道:春节期间,由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咸宁市委外办指导、赤壁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5“品三国茶香 享冰雪温泉”五洲游客湖北过大年活动火热开展,来自韩国、爱尔兰、亚美尼亚等国的50余名游客在咸宁开启为期两天的旅程,感受咸宁之美。
活动首日,境外游客飞抵武汉天河机场后,跟随赤壁文旅及承办旅行社工作人员的指引,直接搭乘旅游大巴前往咸宁各大景区。
在位于通山县大畈镇的隐水洞地质公园,国际友人搭乘小船、小火车,穿梭于幽暗的水道之间。洞内灯光璀璨,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映照得熠熠生辉。在导游的引领下,游客们沿着蜿蜒的通道前行,近距离观察瑰丽的喀斯特景观。
“没想到离武汉这么近的地方,还有这么好的景点。”韩国旅游发展局庆南观光财团本部长朴哲范点赞。
据介绍,隐水洞是国家级地质公园,4A级风景区。该洞穴原是一片海洋,经过数十万年的地壳运动形成一个天然的钟乳洞,洞内全长5180米,景观奇特壮丽,被誉为“华中最美的溶洞”。
咸宁际华园香城滑雪馆位于京港澳高速咸宁北站出口附近,是目前华中区域最大的室内滑雪馆,国际友人在这里体验冰雪运动的魅力。
来自亚美尼亚的游客Levon和儿子Daniel一起换好装备后,迫不及待地进入初级雪道。
华灯初上,外国旅行团走进咸安区龙潭里景区,赏花灯、游园林、看非遗演出。这座占地面积约56亩,外观三层内设五层的仿宋建筑,是咸宁首个大型宋代仿古园林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整体设计,整个景区充满古典韵味。
次日,游客们前往赤壁市三国古战场景区、羊楼洞茶文化产业园、羊楼洞古镇,最后入住赤壁龙佑温泉度假区。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中韩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长江的浩瀚景象,看到了许多中国人的历史生活和文化,并且还专程品尝了羊楼洞的茶,很有中国味道。”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夫人李彩庆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次来到中国,近距离体验中华文化,感触很深,旅行非常愉快。这里是《三国志》中历史故事发生的地方,这里的美食、温泉都是韩国人喜爱的,相信这里会成为韩国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朴哲范说。
夜幕降临,依山傍水的赤壁龙佑温泉冒着腾腾热气,国际友人一行踏入舒适的温泉水中,一扫旅途的疲惫,结束了在咸旅程。
“板凳长龙”舞乡村
咸宁网讯 记者阮智愚、通讯员唐成、王贤波报道:1月29日,乙巳蛇年大年初一,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400余名村民舞动379米长的“板凳龙灯”,共庆新春佳节。
活动当天,“板凳龙”从该村王氏宗祠出发,沿着村庄蜿蜒盘行,每行至一家村民门前,爆竹声都响成一片,村民用这种热烈的方式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是该村举办的第四届“板凳龙”活动。“板凳龙”的龙身由多节特制的板凳组成,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板凳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由一人拿着,参与人数越多,龙身也就越长。每年正月初一,村民们都会齐聚一堂,高举龙头,舞动“板凳龙”,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接龙祈福。
江源村乡亲们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传承。每年春节临近,在外工作的父老乡亲都要提前回来,参加村里的“板凳龙”年俗。村民们自发组织修缮、装饰好“板凳龙”,并在大年初一让“板凳龙”在村里舞动起来。
“村民都富了,龙身就会越来越长,希望通过这条龙,把乡亲们的心凝聚起来,为江源的乡村振兴凝聚力量。作为村里的一员,能为家乡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怎么奔波都不累。”村民王定权说。
“来到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这里的凝聚力与和谐的氛围,这里的板凳龙真的好震撼!”来自江西南昌的游客邓红说。
据了解,板凳龙起于汉代,历史悠久。江源村板凳龙活动由该村在外经商的村民王定钊发起,是借鉴江西南昌板凳龙舞法创新而成。
“板凳龙活动让江源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大大提升,板凳龙就是我们江源村的文化自信。春节申遗成功后,我们对传承传统文化更加有信心了。”王定钊自豪地表示。
古瑶村落年味浓
咸宁网讯 记者丁伟、通讯员胡强报道:农历大年三十,走进通城县内冲瑶族村,只见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村集体及旅游公司根据今年的收益情况,为每位村民发放了丰厚的红利。拿到分红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纷纷感叹一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除了分红,村民们传承瑶乡古老的习俗,以最传统和隆重的方式迎接蛇年春节。只见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孩子们,手提红灯笼,挎着小布袋,穿梭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每到一户人家,他们都会送上甜甜的新年祝福,而主人家也会热情地拿出准备好的糖果、饼干以及红包,塞进孩子们的口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瑶乡,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在瑶望千年广场,一排排长桌整齐摆放,桌上摆满丰盛的瑶家美食,有香喷喷的桂花糕、寓意着团团圆圆的桂花汤圆、鲜嫩的瑶家黄精蒸鸡、软糯的两头乌红烧肉等。村民们身着盛装,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着美味佳肴,分享着一年来的生活点滴和喜悦。期间,景区还准备了舞龙、拍打舞等精彩的民俗表演,场面十分热闹。
在这个欢乐的时刻,央视新闻频道的连线直播也让内冲瑶族村的新年庆典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通过镜头,观众看到了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村民们幸福的笑容,感受到了瑶乡浓郁的年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直播过程中,主持人与村民们进行了互动,了解了瑶乡的过年习俗和发展变化。一位村民对着镜头说:“我们瑶乡现在越来越好了,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欢迎大家来瑶乡做客。”
非遗民俗庆佳节
咸宁网讯 记者 陈希子、通讯员镇依妮 、鲁墩喜报道:1月24日晚,咸安区横沟桥镇甘鲁村三、五、六组文化活动中心灯火通明,村民们正在通过“扎龙灯织莲船”这种传统手工艺,庆祝新春佳节。
现场,几位年轻人正忙着制作精美的龙灯。他们用竹篾扎成龙骨架,再糊上彩纸,最后绘上绚丽的图案。这些龙灯栩栩如生,色彩斑斓,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五组青年肖来介绍:“扎龙灯是我们这里的传统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年春节前夕,我们都会组织村民一起制作龙灯,既是为了庆祝新年,也是为了让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另一组村民正在精心编织莲船。莲船是南方水乡特有的民俗道具,象征着吉祥如意。村民们用竹篾编成船形框架,然后装饰以莲花、荷叶等元素,寓意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位参与织莲船的妇女笑着说:“小时候经常看长辈们做这个,现在自己也学会了。看着自己织的莲船,感觉年味更浓了。”
该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挖掘和保护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发展。希望通过玩龙灯、踩莲船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不止有热闹的民俗活动,横沟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联合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赏年画 过大年”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一幅幅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整齐排列,画面题材丰富多样,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乡村发展新气象。村民们一边欣赏年画,一边交流着儿时对年画的记忆。
“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现场,志愿者还为村民讲解了年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村民们纷纷表示,在观赏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连日来,横沟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已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系列活动数10场,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活力。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高新区92%规上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下一篇:
聚力支点建设|咸宁:构筑民生保障底座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时代侨务工作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形成同圆共享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聆听讲座的文艺工作者表示,将扎根生活、用心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只要我们自珍自爱,以好脩以善,荡涤心灵的尘垢,在历史的时序中,端午就可以提示我们:多彩的人生就需要敢于不畏漫漫修远之...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最近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4年12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考察,应邀参加师生们正在举行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活动。
统筹:崔士鑫撰文:翦文策划:杜尚泽编辑:许晴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燕雁,视觉:赖向东、赵丁喆)。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发布,广电总局围绕“领航新时代”“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
该书以宏大的构思、丰富的内容,描绘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又多姿多彩的生动图卷,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和现代转型的...
,由洪啸工作室打造的IP音综《歌手2024》将于5月10日起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开播,这是该节目时隔4年再度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