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记者 李思源 通讯员 罗翔)“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快就解决了我的难题……”近日,市人社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诉前调解程序,成功化解了一起工伤保险资格认定纠纷,工伤人员李某对调解结果表示十分满意。
据了解,李某在某建筑工程公司工作期间因作业不慎发生事故,需进行工伤认定。然而,由于公司未及时参加工伤保险,双方就工伤待遇问题产生争议,多次协商未果。为避免案件进入复杂的工伤认定程序及后续的仲裁、诉讼流程,市人社局联合市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启动联合调解机制,将伤者、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召集在一起,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结合法理与情理积极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市人社局提出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双方认可,当事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成功化解了此次纠纷。
本案的成功调解,不仅一次性解决了工伤认定纠纷、行政诉讼、仲裁争议等多重矛盾,还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减轻了用人单位的诉讼负担,真正实现了“一案解多结”。这也是我市加强诉前调解、高效化解工伤纠纷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市人社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服务在前+诉前调解”模式,联合法院、司法部门及企业主管单位,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协作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共享工伤认定、待遇支付及诉讼案件等信息,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市人社局还设立了联合调解室,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进一步强化诉前调解能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据统计,2024年以来,市人社局已成功调解工伤矛盾纠纷42起,调解补偿金额达70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编辑:hefan
上一篇:
政策红利“点燃”消费热情 咸宁市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下一篇:
咸宁市科技局亮出今年科创“任务单” 全力冲刺850家高新技术企业
咸宁网讯记者黄柱、特约记者但唐静报道:4月22日,一场特殊的开庭审理在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庭进行。
并开展以上门协调、电话协调的形式进行调解,减少当事人出庭难和非见面接触的情形,对争议不大,单位配合的纠纷现场协调,当...
当申请人行政调解达成仲裁协议后,可通过电脑端搜索武汉仲裁委员会网上仲裁云平台(简称武仲云平台)录入信息并提交仲裁申请...
下一步,通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持续开展劳动用工普法宣传活动,为企业发展营造公正、平等、优良的法治营商环境,不断改...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朱哲、通讯员刘长青报道:日前,咸宁仲裁委员会收到了湖北省司法厅颁发的仲裁委员会登记证书,标志着咸宁...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朱哲、通讯员刘长青报道:日前,咸宁仲裁委员会收到了湖北省司法厅颁发的仲裁委员会登记证书,标志着咸宁...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立足于早,化解在前,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46件,已办结219件,其中调解703件(含案...
6月14日,在嘉鱼县人社局仲裁院、法院、工会的三方调解下,段女士与用工企业达成一致并签署了调解协议书,用工企业同意一次性...
黄某与吕某某因房屋买卖行为发生纠纷,由某仲裁委员会依据申请予以受理仲裁。仲裁是指平等主体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达...
仲裁庭(团队)组成后,结合争议案件实际情况,从畅通案件受理渠道、提高办案水平、提升案件处理质量等方面入手,简案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