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湖咀遗址出土的锡扁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中新社湖北赤壁7月22日电 中国南方早期锡业学术研讨会22日在湖北赤壁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赤壁大湖咀遗址发现的熔炼锡渣,是目前长江流域最早的炼锡遗物。该发现对认识周代南方的“金道锡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会议由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壁市文化和旅游局、赤壁市博物馆承办,专家学者探讨了商周秦汉时期南方地区锡产地、铅锡冶炼技术、锡资源流通机制。
锡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是铸造青铜必需的物质,在青铜文明中扮演关键角色。在丝绸之路、万里茶道前,中国青铜时代有一条“铜锡之路”,铜、锡这条古老铜路被称为“金道锡行”。
2022年湖北赤壁新发现大湖咀遗址,初步判断为长江以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周代前期城址。经过持续3年的主动性考古工作,在城址年代、城市功能分区上发现诸多遗迹和遗物证据,特别是发现了青铜冶铸遗存中包含丰富的纯锡物料和炼锡遗物。
赤壁大湖咀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凡国栋介绍,遗址出土的锡扁壶,年代约为春秋早中期,使用便携手持光谱仪,对其合金成分中锡含量进行测量,发现纯度高达92.7%,在同时期极为罕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铸造工艺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该遗址还出土了纯度100%的金属锡丝。
凡国栋介绍,锡在中国境内分布不均衡,长江以南地区丰富的锡矿资源不断吸引夏商周广域王权国家向南探索,逐渐将长江流域乃至珠江流域纳入中原文明之中。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表示,赤壁大湖咀遗址炼锡遗存的发现,江西铜岭、九江荞麦岭和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的持续考古,揭示了商周时期存在长江中游与中原地区“金道锡行”的资源流通路线和长江、黄河文明的交融。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市区妇联“彩虹行动” 以暖心陪伴守护留守儿童成长
下一篇:
咸宁市总工会发放“互助关爱包” 情暖一线劳动者
据悉,崇阳白霓、通山楠林桥两个片区的考古调查工作也将于不日开展,届时联合考古队将描绘出更为清晰的咸宁南三县重点区域商...
云梦县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示、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正让沉睡千年的文字焕发新的生命力,持续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化研究,...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湖北需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健全保护规范,推进研究展示与数字化平台建设,...
汉朝王室从开国的刘邦直至逊位的汉献帝,他们的刘姓宗室留下的诗文,居然全部是楚辞体!
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介绍,大家了解了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曾侯乙墓出土音乐文物及其反映的中国青铜时代音乐文化,充分探讨了...
”蟠龙纹盖青铜罍随州市博物馆藏有意思的是这件呆萌的蟠龙盖罍还有几个“兄弟”除了湖北有外辽宁喀左北洞村出土了1件四川彭州...
相关专家称, 4件编钟和此前随州出土的曾国编钟明显不同,却与宜昌万福垴出土的“楚季钟”相近,推断年代介于西周晚期至春秋...
“这个商代铜鼓是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距今约三千多年,是我国仅存的商代兽面纹青铜鼓,就在我们崇阳出土的。为庆祝“六...
1月25日,市博物馆,市民们正在该馆3楼展厅观赏文物——崇阳铜鼓。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凡国栋介绍,赤壁李家林墓地墓葬的营建方式和两湖地区唐墓一致,特别是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