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高桥镇澄水洞村,地处鄂东南,背靠群山,满目苍翠,民风淳朴,是一座美丽的乡村。然而,在86年前,日本侵略者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夺走了112位村民的生命,焚毁了420栋房屋,9个自然村成为废墟,388人成为难民,无家可归。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咸安“三·一八”惨案。
史料记载,1939年,农历三月十三日,日寇向大幕山游击区“扫荡”,我方抗日军民经过三天三夜激战,一举歼敌3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15至17日,日军角和部队与国军197师丁秉权部40团在高桥镇望稼墩一带激战三昼夜,深受重创。因当地村民全力支持国军,日寇恼羞成怒,扬言要枪杀1万名村民。
18日拂晓时分,日军调集数路援兵,分成几股力量,悄然包围该镇澄水洞村大屋万周边等九个村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天清晨,一阵阵吆喝声、砸门声,把滞留的村民从睡梦中惊醒。日军在村湾各要道、空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部分日军端着枪,带着狼犬挨户搜查,一部分日军、汉奸哄骗呼喊藏在附近山中的村民出来。有的村民被绳子绑在一起,让狗咬死;有的村民被刺刀刺死;有的村民被火烧死;有的村民被机枪打死,连一岁的小孩都不放过,用刺刀挑起刺死……大屋万幸存一人,在油菜地里目睹惨状。
咸安“三·一八”惨案,是中国现代史上浸满血泪的惨痛一页。为了教育后人、铭记历史,咸安区委、区政府于2015年新建成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陈列室,并免费开放。展厅的主题是:血火岁月——“三·一八”惨案暨鄂南抗战史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展示:序厅,日本侵华战争的步步升级;第一部分,日军侵入鄂南与“三·一八”惨案;第二部分,鄂南抗日;尾厅,抗战纪念。
在陈列室的墙上,那一帧帧图片,无声诉说着日寇令人发指的罪行: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闯入;他们手挥军刀,刺向手无寸铁的民众;他们将肆虐的战火,引向乡亲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在陈列室里,还有沾满乡亲热血的各色军刀,以及按照幸存者描述、部分复原的惨案现场。
在大屋万村湾,亲身经历惨案的幸存者,如今都已去世。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84岁的当地村民万裕才老人,多年来参与收集“三·一八”惨案资料,揭露日寇在家乡犯下的滔天罪行。他说:“如果不尽快整理资料,恐怕若干年后,人们就不明真相了。我的初衷就是要让子孙后代记得这件事,教育他们: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不光是记住仇恨,还要通过这件事激励大家奋发图强。”
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留下的血淋淋的罪证,更是无法磨灭的侵华铁证。当脚步踏入这片土地,先辈们于山河破碎的苦难中坚守信仰、抗争到底的艰辛与执着,便会穿透岁月直抵人心。它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如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精神火种,在新时代里赓续红色血脉,让英雄的意志代代相传。
咸宁日报记者 张欢 特约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张清川
编辑:但堂丹
9月3日上午,咸宁市、咸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陈列室开展“铭记历史 不...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周阳通讯员陈人晴)昨日, ,第七届湖北省道德模范名单日前出炉,我市两人入选,生前系通山县森林公...
本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会文通讯员邱承良)昨日, ,今年2月份以来,该镇着手挖掘红色文化遗产,已发现红色遗产实物4件...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李嘉、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0月20日,市委常委、咸宁军分区司令员来承坦应邀到市委党校为秋季主体班学员...
由于邓涛出色的工作表现, 2015年10月,单位将邓涛调到森林公安局横石派出所(一级派出所)工作,并身兼司机、办案、财务等三职...
26日,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河,几名工人正冒着酷暑清理水草和垃圾。 据了解,洪水退去,汀泗河水域水草疯长,杂物漂移,...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金志兵报道:22日,咸安区城乡管理执法局联合教育、卫生、工商、环卫等...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谭辉龙、胡剑芳报道:昨日,咸安区召开2015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各乡镇办场、区直单位和相...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樊萌、贺国华报道:“今天收到了3笔来自陕西和江苏的订单,累计订购丹桂...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谭辉龙、胡剑芳报道:4日,记者从咸安区“两会”获悉,该区今年将坚持绿色引领,强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