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 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8-28 09:36

咸安区高桥镇澄水洞村,地处鄂东南,背靠群山,满目苍翠,民风淳朴,是一座美丽的乡村。然而,在86年前,日本侵略者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夺走了112位村民的生命,焚毁了420栋房屋,9个自然村成为废墟,388人成为难民,无家可归。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咸安“三·一八”惨案。

史料记载,1939年,农历三月十三日,日寇向大幕山游击区“扫荡”,我方抗日军民经过三天三夜激战,一举歼敌3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15至17日,日军角和部队与国军197师丁秉权部40团在高桥镇望稼墩一带激战三昼夜,深受重创。因当地村民全力支持国军,日寇恼羞成怒,扬言要枪杀1万名村民。

18日拂晓时分,日军调集数路援兵,分成几股力量,悄然包围该镇澄水洞村大屋万周边等九个村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天清晨,一阵阵吆喝声、砸门声,把滞留的村民从睡梦中惊醒。日军在村湾各要道、空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部分日军端着枪,带着狼犬挨户搜查,一部分日军、汉奸哄骗呼喊藏在附近山中的村民出来。有的村民被绳子绑在一起,让狗咬死;有的村民被刺刀刺死;有的村民被火烧死;有的村民被机枪打死,连一岁的小孩都不放过,用刺刀挑起刺死……大屋万幸存一人,在油菜地里目睹惨状。

咸安“三·一八”惨案,是中国现代史上浸满血泪的惨痛一页。为了教育后人、铭记历史,咸安区委、区政府于2015年新建成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陈列室,并免费开放。展厅的主题是:血火岁月——“三·一八”惨案暨鄂南抗战史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展示:序厅,日本侵华战争的步步升级;第一部分,日军侵入鄂南与“三·一八”惨案;第二部分,鄂南抗日;尾厅,抗战纪念。

在陈列室的墙上,那一帧帧图片,无声诉说着日寇令人发指的罪行: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闯入;他们手挥军刀,刺向手无寸铁的民众;他们将肆虐的战火,引向乡亲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在陈列室里,还有沾满乡亲热血的各色军刀,以及按照幸存者描述、部分复原的惨案现场。

在大屋万村湾,亲身经历惨案的幸存者,如今都已去世。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84岁的当地村民万裕才老人,多年来参与收集“三·一八”惨案资料,揭露日寇在家乡犯下的滔天罪行。他说:“如果不尽快整理资料,恐怕若干年后,人们就不明真相了。我的初衷就是要让子孙后代记得这件事,教育他们: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不光是记住仇恨,还要通过这件事激励大家奋发图强。”

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留下的血淋淋的罪证,更是无法磨灭的侵华铁证。当脚步踏入这片土地,先辈们于山河破碎的苦难中坚守信仰、抗争到底的艰辛与执着,便会穿透岁月直抵人心。它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如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精神火种,在新时代里赓续红色血脉,让英雄的意志代代相传。 

咸宁日报记者 张欢 特约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张清川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咸宁高新产业投为园区注入“硬支撑软服务”
下一篇: 敢为善成走在前 跨越争先作示范——访通城县委书记黄建平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