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桂在养人 —— 咸安倾力打造华中康养首选地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10-17 09:19

“老人在这里,就像进了保险箱。”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楼13楼,是专门开辟出来的康养中心——楼下治病、楼上养老,按键一响,护工小跑响应。

国庆前夕,群山环抱的“温泉绿谷”梓山湖1400亩的山林田园中,湖北联投集团会聚的6个高端民宿品牌,客房早早售罄。

“我们要推动大健康与大卫生、大生态、大旅游、大体育、大数据深度融合,培育生态康养新业态。让咸宁的温泉、生态、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年初,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蓝图,一步步走向现实。

医养融合

全链条守护夕阳红

走进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养中心,仿佛进入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很多老人来自武汉。”负责人介绍,“他们看中的就是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专业的医养服务。”该中心创新实行ABC分区分层照护模式,为活力老人、半失能老人、全失能老人提供分级专业服务。

这里有个温暖的创新——“时光存折”。家属每月探视满4次,可兑换50元消费券。“这个小小的激励,让亲情探望成了习惯。”

紧挨着咸宁市中心医院,由原华师附属咸宁幼儿园改建而来的浮山街道幸福宁和养老公寓,202张养老床位焕然一新。87岁的蔡廷义老人,是这里的“明星住户”,“女儿在武汉可以安心工作,不用为我的生活操心。”

社区嵌入式养老同样备受青睐。在长安社区“来宁享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碗汤的距离”成为最大特色。运营负责人徐洁指着适老化改造的细节介绍,“为防老人走失,进出电梯需要专人刷卡,扶手比常规的下移了10厘米,床高也特意调低。”

乡村康养更是别有洞天。在大幕乡卫生院樱花谷康养中心,70位老人中有18位来自武汉,甚至吸引了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的老人入住,“我们是全市首家公立医院办养老试点,现在可提供的床位全部住满。”石院长不无自豪,“我们的口碑越来越好。”

这里还创造了康复奇迹,高桥镇高桥社区的孟正林曾因突发脑出血致右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经半年理疗与康复训练后,已能拄拐下床走动,最终康复出院回归家庭。

咸安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涂平介绍:“全区已形成医办养、养融医、医入户等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依托6家公立医院开办养老机构,637张医养床位整体入住率超过50%,同时由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深入推进医养联合体建设工作,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送医院、康复后回机构养老的良性循环。”

食养密码

从一碗汤到全域特色餐饮

“胜利的味道,从贺胜桥飘向全世界!”今年4月,在贺胜桥鸡汤新品牌发布会上,咸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伟掷地有声。这碗始于北伐时期的“胜利味道”,迎回“贺胜”“贺胜桥”商标后,仅泰康的客户就年购80万罐。

“好喝,味美、香浓,粉条丝滑细腻,关键是120元一罐,特实惠!”来自武汉的刘女士品尝后赞不绝口,一口气买了5提。不仅有传统鸡汤,还有温氏佳丰系列的卤香鸡、椒麻鸡、盐焗鸡等创新产品。“第一次吃到这么多口味的鸡,爽到爆!”温泉游客鲁先生边撸串边竖起大拇指。

与此同时,咸安其他土特产也在悄然升级。

在高桥镇白水畈,省农科院经作所博士邓晓辉和地方联建的博士工作站,让普通的萝卜玩出了新花样。萝卜籽榨出的油,莱菔素含量高达115mg/kg;萝卜缨被制成功能茶叶,未来还将压制成营养咀嚼片。

“咸安23万亩蔬菜基地已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分为露地大宗菜、设施精细菜等四大板块,在保障本地市场全年新鲜蔬菜不断档的基础上,将30%的产量外销,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升级。”咸安区蔬菜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卫东介绍。

温泉康养

四季皆宜的暖经济

“真舒服!”幸福宁和养老公寓里,10多位老人常年享受温泉足浴。康养公寓负责人杨春霞介绍,在市、区红十字会协调下,为满足老人们的需求,市城发集团免费从6公里外的酒店专门调来温泉水源,随后就在院子里建起温泉泡池和蒙古包式的温泉沐浴房。

咸宁市共有地热井约60口,地热水年总储量达700万吨,日出水量1.5万吨,现有碧桂园凤凰温泉、温泉谷、三江森林温泉等8家温泉旅游景区,其中咸安地界上占绝大多数。今年入夏以来,多家温泉度假区的客流逆势上扬。

顺应市场需求,碧桂园凤凰温泉酒店巧妙转型,推出“冷泉+造浪+泡泡趴”组合体验,并引入冷雾冷泉和亲子沉浸剧场,迅速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选择,“暑期以来,客流量较往年增长20%以上,周末更是一房难求。”

作为惠民工程的月亮湾温泉濯足廊,经过提质扩容改造后更加亲民。11个泡脚池定时免费开放,每晚可接待5000余人。“这里已成为咸宁的‘城市客厅’,既是市民日常休闲的热门地点,也是外来游客零距离体验‘中国温泉之城’魅力的绝佳窗口。”咸宁市城管委党组书记、主任金大德表示。

文化养心

延伸康养产业新内涵

在董继宁美术馆,湖北科技学院教授吉文明手握羊毫,将兰草绘画技法细细道来:“浓墨枯笔画叶,淡墨书法画花。运笔慢些,长短错落更显风骨……”这座全国唯一由艺术家个人出资千万余元、兴建在农村并无偿捐献给政府的美术馆,正成为咸安文化康养的重要阵地。

不远处的冠雅书院,常有来自武汉、咸宁的艺术家与咸安第三福利院6名银发画家同案创作。创作结束后,他们移步向阳湖畔的五七干校旧址,斑驳的青砖墙、老式农具和泛黄的工牌让书画家们驻足沉思。“当年文化前辈们在此劳动锻炼,这种精神该刻进我们的笔墨里。”一位青年画家在展览留言簿上郑重写道。

在仙鹤湖湿地园,文化康养以另一种形式呈现。这里每天举行两场仙鹤放飞活动,490多只珍禽与音乐疗愈、国学讲座共同构成独特的康养体验;金桂飘香时节,品一盏温润的桂花茶,参与一次以桂花为主题的香道或手作,嗅觉、味觉与心觉亦可同时被唤醒、被抚慰。

这些文化场所,成为咸安康养产业的重要补充。“通过每日习字作画的‘心斋’时光,让游客在美学浸润中涵养性情。”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董继宁美术馆创始人董继宁如是说。

上下同欲者胜。这座武汉都市圈里的“中国桂花之乡”“中国温泉之城”,医养、食养、泉养、艺养齐头并进。“做实‘养在咸安’工程。围绕‘医、药、养、健、护、游’,努力建成华中地区中高端康养度假首选地。”咸安区委书记李军平继续擂响战鼓。

(原载《农村新报》2025年10月15日1版)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原创歌曲《又见桂花黄》让咸宁冲上热搜
下一篇: 咸宁快递行业协会2860份意外险为快递员提供“暖心保障”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