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效率和服务质量,崇阳县今年以来做了一道“加减法”——
全县精简会议100余个,取消简报20余项、文号29个,减少行政审批程序115项,行政性收费压缩至91项……这是减法;
增设多条“最后一公里”线路,增立党员干部20条禁令,增设1条民生热线,新建公路网,构建“1+6一刻钟”和“1+5半小时”便民交通圈……这是加法。
连日来,记者在崇阳强烈感受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党员干部的思想之变、精神之变、作风之变。
教育活动开展当初,少数干部认为又在 “走过场”、搞“一阵风”,花这多时间“务虚”,哪有精力抓发展,将“会开多了”作为影响工作的托词。
然而,这一切怎么样了呢?
县委书记杨良锋态度坚决地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活动不但不影响工作,相反会更好地推动工作。必须做到“不虚、不空、不偏”,“两不误,两促进”。
动真的、碰硬的、来实的。问题一经查摆,由不得等待,由不得敷衍,立行立改、立改立结。
针对村级财务乱账,排灌渠变成排粪沟,“变味”的法律援助等等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县里制定并公布整改落实方案,提出多个方面、多条整改事项,并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
混乱不透明,昔日居(村)委会一本本不大不小的台账,成为群众的“意见薄”。村级财务乱象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
迅速清理,规范运行。在最短的时间,全县居(村)委会台账清晰公开,群众拍手称快。
不只如此,县里对群众反映强烈的20个大小问题“照单全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着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一一整改落实。
在2000份“民声清单”中,“缺乏休闲娱乐场所”呼声最高。县里决定将原来的李家湾棚户区地段用于建造大集公园。五一期间,公园已迎宾开园。
隽水河两岸居民纷纷反映,沿岸垃圾遍地,影响正常生活。县里邀请园林规划专家实地考察,斥资启动“一河两岸”景观防洪工程建设。
即便是必要的检查、评比方式也被“刷新”——
制定明细清单,确定6大类、22个小项为“回头看”内容,由督导组牵头,查漏补缺;
采取事先不通知、不打招呼的“突查”方式,深入各单位开启意见箱,随机查看网络问政平台、网上信箱,先后查出12家单位存在收集意见建议浮于表面、边查边改流于形式等问题36个;
实行销号制管理,对窗口、执法部门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突出问题,承诺整改的,明确专人跟踪督查,定期通报,整改一个,销号一个。
对崇阳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向“四风”开刀,是为回应群众诉求,也是为更好地彰显党员为民务实清廉本色。
一些党员干部直呼,“现在,我们都带上了‘紧箍咒’!”——
对“四风”问题,崇阳采取零容忍态度。公开处理39名违规党员干部。因“带彩”打麻将,县邮政局4名职工被行政记过。
针对一些单位在查找问题时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等现象,对“请客敛财风”、“公款消费风”、“滥用权力风”等8个方面不良风气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损害群众利益、干部超面积使用办公用房、市场中介领域的突出问题。
在县政府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县级干部的《工作日志》,其上清楚地记录着干部们“时间去哪儿了”,干部“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一目了然。
“8小时之外,对别人是工作的结束,对我们依然是工作的开始!”党员干部坦言。
该县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心贴心”为主题,开展 “八小时之外干什么”活动。20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下班后纷纷走进社区,认领公益岗位,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已解决各种困难千余件。
“以前,有了问题是我们去找党员干部。现在,是党员干部找我们,问题出现后,他们负责解决到底。” 大集社区居民华仲斌说。
党员干部感慨,“现在,每一天都在路上!”
活动促进工作,成效检验活动。
继首季度工业经济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崇阳延续强势开局态势:截至5月,开发区规模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22.1%;工业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2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比增39.9%。
从“最后一公里”到“抢跑在路上”,崇阳干部作风建设永远上演进行时……
(记者 刘文景 王凡 特约记者 蔡亚君 通讯员 雷应华 沈忱)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政府出台意见 进一步推进全市品牌建设
下一篇:
嘉鱼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成功破解菜贱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