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徐世聪、通讯员李江湖、乐昌兴、张扬报道:6日,通山县南林桥镇石垅村8组村民张大六急匆匆找到村主任、小龙虾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庆友,要求加入小龙虾2期1000亩产业规划。
去年,在省纪委的帮扶下,该村流转冷浸田发展小龙虾基地。经反复做工作,村民张治兵等18户合作社员流转1000亩冷浸田先行先试。眼下,小龙虾基地产值达到735万元。
当时,张大六认为“冷浸田种啥都不行,养虾子更是瞎折腾”,不肯把自家的田流转出来。如今,眼见冷浸田能种能养,18户社员都赚了钱,他也想加入进来。
记者在石垅村小龙虾基地见到养殖户张治兵时,他正忙着收小龙虾,提着沉甸甸的虾笼,脸上写满笑意。他介绍,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的冷浸田,种一季稻谷亩收成不过500元,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赚不了钱,所以村民大都选择抛荒,外出打工。
小龙虾把冷浸田搅热了。“我去年承包了70多亩水田,实行鱼虾混养,今年春秋两季小龙虾丰收,亩产300多斤,除去成本,每亩有4000元的纯利润,比种稻谷强多了。”张治兵喜不自禁地告诉记者。
杨芳林乡寺口村搞的是稻虾混养模式。种养合作社理事长孔勇敢说,冷浸田通过稻虾连作,龙虾能吃杂草,还能消灭蚊子幼虫;小龙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通气,粪便还能起增肥效果。这种共生共养的模式实现了稻虾两旺。今年他准备扩大稻虾基地,吸纳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
县农办主任刘来鹏告诉记者,通山共有5万余亩冷浸田。通过到潜江、嘉鱼等地取经,该县决定以小龙虾为突破口,走出一条符合山区特色的鱼虾套养、虾稻连作的致富路,并把石垅村、寺口村小龙虾经验在全县推广。
目前,该县已把小龙虾产业纳入各乡镇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县政府正在谋划支持该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为具备条件的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提供50万元的贴息贷款,组建了小龙虾生产技术服务专班,还将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纳入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范畴,力争明年底全县实现3万亩的产业规模。
县委书记杜文清表示,要举全县之力,将小龙虾产业培植成山区龙头产业,力争3年内打造成产值过亿的富民产业。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