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生态城市竞争力”关键词,咸宁排名位居全国第八,输入“咸宁 国家 城市”关键词,咸宁加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多个桂冠。
这一张张纸闪光的“绿色名片”,是“十二五”期间,咸宁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建设同步提速的标识。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24%,全市重点水域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生态环境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弯道超越划生态优先红线
绿色是咸宁的特色,也是咸宁最大的资本。回眸刚刚过去的五年,咸宁顺势而为,演绎了一部“绿色崛起”的新乐章。
“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与家园。”咸宁是典型的生态地区,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但咸宁建市晚、底子薄,需要弯道超越。
如何处理好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咸宁的选择是:生态优先,绿色崛起。
五年来,咸宁把生态建设作为香城泉都的核心要义,着力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通过规划引领、制度落实,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生态建设上,我市突出绿色特质:以质为魂,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以水为纲,打造江南水城特色;以绿为脉,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以路为景,美化城市整体形象。在此框架下,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绿地绿线、基础设施黄线依规而建,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咸宁绿色崛起发展规划》为咸宁发展画出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体系——
绿色产业——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带动,重塑绿色环保的产业体系。
绿色城镇——通过共建共享机制,营造绿色宜居的现代城镇。
绿色生态——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
绿色文化——通过组织、宣传和引导等多种有效方式,构建绿色新风尚。
绿色管理——通过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和管理技术推广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构建绿色治理体系。
如今,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全市绿色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全市上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力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招商引资严格坚守绿色环保底线,对所有建设项目,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坚决从源头切断污染,先后婉拒几十家污染企业进门。
传统产业加速改造升级。一批冶金建材、机电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地方优势产业,采用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实现脱胎换骨,形成绿色产业新业态。
新兴产业欣欣向荣。通过培植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组织实施100个绿色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计划。
低碳产业不断拓展。通过突破性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商贸、金融服务、健康养老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五年累积接待游客1.33亿人次,是“十一五”时期的4.2倍。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农业。楠竹、茶叶、油茶三大“百亿产业”迅速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治污防污常态化保卫蓝天
日前,咸安区安监局联合桂花镇组成执法队,督查境内非煤矿山,现场对8家非煤矿山下达“关停整顿通知书”。
“对非煤矿山的整治,不达目标,决不休兵。”咸安区非煤矿山整治办公室主任陈伟说,截至目前,全区范围内的非煤矿山全部“停药(炸药)”和停电,实现从源头上停产整改。
眼下,在咸安区马桥治超检测站,市公安、国土、安监等部门,常态化开展非煤矿山超限运输整治,对违规超载车辆一律进行卸装和处罚。
这是今年7月以来,全市开始“三禁三治”的一个缩影。
由于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近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空气优良率出现了递减态势。面对严峻形势,全市上下迅速行动,打响蓝天保卫战。
市委书记李建明强调,生态优势是咸宁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千万不能因为生态环境好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市政府紧急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三禁三治”专题会议,印发《咸宁市大气污染防治“三禁三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和责任单位,并限时完成。
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形成联防联控格局,深入推进禁煤、禁烧、禁鞭和非煤矿山综合整治、扬尘综合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截至目前,市区已上报锅炉清洁化能源改造方案42家;先后对8个秸秆焚烧严重乡镇予以通报;市公安局制止城区违规燃放烟花爆竹240余起;全市已经关闭35家非煤矿山。
监测显示,近五个月来,我市空气质量逐步好转,单月PM10浓度均值较2014年同期连续5个月下降,平均降幅14.1%。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同时,环保“六大工程”稳步实施。
做实“碧水工程”。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投入2800万元实施淦河一号桥自来水泵站迁移工程和保护区设置工程,确保了城区饮用水环境安全。投资15亿元开展污染源头治理、河流综合整治等8项工程。全市共建成9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达23万吨。
做实“净土工程”。全市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打造资源处置中心,年处理危废2.9万吨、总投资1.8亿元的湖北汇楚危废处置中心和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总投资4亿元的丰泉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建成投入运行。
“绿色创建工程”积极推进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新《环保法》、核安全文化、“春雷行动”、世界环境日、环保世纪行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今年来,全市完成46个减排项目,削减化学需氧量1700吨、氨氮100吨、二氧化硫1400吨、氮氧化物4000吨。” 市环保局局长刘明灯表示,我市可以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5年度及“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植绿护绿鄂南四季披绿装
10月27日,记者在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神大垅、小岭坪等自然湾看到,大片新开垦的油茶基地上,茶苗已长到半米高,迎风摇曳,如同一望无边的绿色海洋。
“这是村集体的油茶基地,共有560亩。”村党支部书记夏扬九介绍,2014年以来,在全市“绿满鄂南”行动推动下,望湖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既消灭了大片荒山,也产生了经济效益。
日前,记者走进咸安区双溪桥镇九彬村上海陈湾,发现这里俨然一个世外桃源:房前屋后种满花果树木,青砖布瓦房和小洋楼错落有致,村中水塘清波荡漾;不远的山包上,村民兴建的万亩七彩苗木基地生长正旺……
这是我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带来的新气象。
五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国字号招牌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去年12月9日,全市启动“绿满鄂南行动”,规划3年内实现全市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的应绿尽绿。
当下的鄂南大地,从起伏山峦到偏远山村,从机关植绿到庭院绿化,从高速国道到纵横通道……植绿、护绿、兴绿、扩绿,蔚然成风、火热蓬勃。
咸安区全力实施“四个一”工程,扎实建好一个绿色示范乡村、一个千亩以上经济林产业基地、一片风景林、一条绿化景观大道;
嘉鱼县实施“一带五线”通道林、“一江三河”涵养林、“三镇十网”林网林、“一业五区”林果林、“一主两副”油茶林、“一寸四边”风景林、“一城五园”生态林等7大生态工程;
赤壁市坚持“点线结合”绿化,加快通道绿化建设,重点加快107国道和旅游快速通道绿化建设,推进高等级通道景观绿化带建设,打造高质量生态绿色走廊;
崇阳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主体、社会参与,谁栽树、谁受益” 的原则,鼓励全民参与植树造林;
通城县以“一年路变绿,两年镇变样,三年绿满城”为目标,力争三年实现全县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应绿尽绿;
通山县重点开展以荒山造林绿化、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城镇绿化建设、富水湖绿化、全面实施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六绿工程”。
据统计,近5年来,全市累计造林176.2万亩,森林面积年均增长13.4%,获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跻身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11月24日,2015年中国国家森林城市榜单在安徽省宣城市揭晓,咸宁榜上有名。
咸宁,正向着“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坚实迈进。(记者 邓昌炉)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丁小强拜访省直有关部门 寻求支持共谋发展
下一篇:
陈树林听取咸宁市委精准扶贫督查组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