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干群聚力兴产业 通城造血强肌推进产业扶贫纪略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04-02 10:53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

  地处幕幕山麓的通城县有42个重点贫困村,去年精准识别贫困户18540户、53562人。为确保贫困村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产业扶贫,为贫困群众“造血液”、“强筋骨”、“壮肌肉”。

  目前,全县共梳理出油茶、畜牧水产、农村电商等产业项目8大类、1280个,可以覆盖全部贫困村和贫困户。

  连日来,记者深入通城部门和乡镇采访,看到一幅幅产业扶贫的精彩画卷,感受到干群一心精准扶贫的磅礴力量。

  干群聚力兴产业

  “多数部门扶贫措施得力,产业扶贫目标具体,但少数帮扶部门派出的第一书记工作时间没有履职尽责,产业项目还没启动……”这是3月22日,记者在县精准扶贫指挥部看到的督办报告。

  “对于扶贫任务完成情况,我们一周一督办,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指挥部督办组工作人员说。

  为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快速落地,去年8月,该县就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宣传、综合、督办组。

  据介绍,这“一办四组”分别由一名县委常委牵头、一名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并针对因户施策“五个一批”工作,分别成立以一名副县长为指挥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明确规定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是主要职责。

  同时,该县还从110多家县直单位中抽调185个工作组进驻185个村居,从县直机关单位选派42名年轻干部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全县33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和11名乡镇党委书记包保42个重点贫困村,县直机关所有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至2户重点贫困户。

  每个工作组从油茶、茶叶、药材种植和生猪、小龙虾养殖中选一到两个项目,扶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生产

  “贫困村不出列,贫困户不脱贫,我们工作就不脱钩!”县委书记姜卫东在产业扶贫工作会上掷地有声。

  产业扶贫须资金保障。通城争取国家农发行异地扶贫搬迁贷款8亿元,整合标准农田建设、国土整治、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8.9亿元,县财政还单独列出5500万元,助力贫困村发展产业,造血活血,强筋壮骨,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企业助力办基地

  3月23日,鄂湘交界的大坪乡药姑山万亩油茶基地,只见层层新土上的油茶小树正发新芽。

  “这是我们从黄袍山引进来的油茶基地,能带动7个村586户2023名贫困人口脱贫。”乡党委副书记付强兴奋地介绍。

  以前,药姑山草木杂多,山火频发,山民们守着资源空度日。去年秋,乡党委牵头,引进黄袍山公司开发荒山建油茶,贫困户以山林入股,挂果收成后,可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370元。

  产业扶贫如何造出“活血”?“我们紧紧牵住产业带动这个牛鼻子,把精准扶贫和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县扶贫办主任杜欣艳说,在立足产业基础和群众种养习惯的基础上,该县梳理出油茶、畜牧水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项目8大类、1280个,已经吸纳贫困户3800余户。

  县里出台《特种水产养殖产业扶贫方案》,主推虾稻套养、石蛙仿生态养殖、黄鳝网箱养殖三种产业方式;出台《中蜂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力争3年扶持蜂农400户,年收入达到2万元……翻开农业局产业扶贫计划书,一项项扶贫产业数据清晰,论证严密。

  该县积极调动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中来,通过“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与贫困户共建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抱团发展。目前,黄袍山公司、新三汇、双狮茶叶等20多家龙头企业、200多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2000多户农业大户,主动投身精准扶贫,出资近两亿元,建设药材、香菇等特色种养基地40多个,共带动438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

  政策给力斩穷根

  “我们对与贫困户共建的油茶基地,实行股份合作模式,充分让利于贫困户。”谈起合作模式,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大兵一脸的豪情。

  该模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以所有投入入股,收益以4:6分成。“这种模式能有效解决贫困户信息闭塞、技术落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充分保证了贫困户的收益。”方大兵说。

  此模式下,该公司先后建成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7.6万亩,带动全县89个村2650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油茶种植,在全县树立了产业带动的标杆。

  新三汇合作社采取“无偿送猪仔、无偿包防疫、长大包回收”的模式,今年以送出猪仔300多头,支持8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养猪之路。

  相比企业的模式灵活,政府的政策保障相得益彰。县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该县已经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按5000元标准,实行奖补。同时,县政府整合产业发展资金4200万元,对全县42个重点贫困村安排100万元,专门用于解决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支撑乏力的问题。

  此外,县政府还拿出资金100万元作担保金,县农商行放大5至10倍,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10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目前全县已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470笔,贷款额度1.8亿元。

  “精准扶贫换穷貌,产业种养好热闹,异地搬迁挪穷窝,断了穷根生活好。”这是流传在马港镇彭段村村民自发编的山歌。随着产业扶贫政策的持续深入,一场拔穷根造民富的工程正在三省边界之地火热上演。(记者 陈新徐世聪特约记者黎艳明 通讯员 吴斐程懿君)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倍增密码”解析
下一篇: 志愿者为烈士寻亲再获进展 寻到7位革命烈士亲人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