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通讯员张京炜、孙金龙报道:“政府给的脱贫金点子,就是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28日,嘉鱼县新街镇贫困户程贤功感慨地说。
今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的支持下,程贤功组织13户贫困户,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协议:合作社出资80%,贫困户支付20%的资金,购买、喂养母牛,由合作社提供繁养技术,提供种牛帮忙配种,待母牛产仔后,合作社全部回购小牛。
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合作社也形成规模效益。这种“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正在全县推广。
不同的剧情,导演出同样的成果。在潘家湾镇东村村,“脱贫户+贫困户”发展模式,正在悄然萌生。
该镇养殖大户邓炎德申请小额贷款10万元,扩建养殖场,力争生猪出栏达到1000头,并请3户贫困户在养殖场务工。
邓炎德身体残疾,今年57岁,全家共有6口人,是该村在册的贫困户。去年在镇党委、村支部的帮助下,新建炎德生猪养殖场,实现了一年脱贫。脱贫不忘感恩,2017年,他计划带动3户贫困户。
在牌洲湾镇,“企业+贫困户”发展模式也应运而生。牌洲湾镇7家手套厂,将生产手套的机械设备及原料送到29户贫困户家中,贫困户在家中自行生产手套,厂家上门回收。生产手套的贫困户每人最高收入达4000元/月,最低为2000元/月。
目前,嘉鱼县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开展多元扶贫模式,根据村组特色和资源特点,因村施策、因组施策,采取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村企合作等方式实现精准脱贫。
据统计,嘉鱼县共有2219户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2663个,占该县建档立卡存量贫困户总数的35.8%;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356家,带动贫困户1734户,占该县贫困户总数的28%。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发布》新浪微博影响力居全省前列
下一篇:
赤壁光伏扶贫按下"快捷键" 多方力量筹190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