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2017·真抓实干看咸宁②】 绿色崛起势如虹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12-20 08:20

  

  通城油茶全自动温控育苗 记者 陈红菊 摄

  13日,咸宁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内,工人在紧张调试生产线,迎接即将到来的投产。这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光板光电玻璃工厂,产品用于液晶电视、电脑显示器等领域,将打破国外公司垄断高端光电玻璃的格局。

  今年以来,重大项目接二连三落户咸宁:预计投资400亿元的中部首个“手机小镇”横空出世;生产高端光电子芯片的湖北航星光电子集成高新科技园开建;国内一流的运动主题公园际华园破土动工……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崛起,咸宁正在全力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三篇大文章。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锐意进取,绿色发展,主动担当起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历史使命。”市委书记丁小强说。

  在咸宁,绿色引擎动力澎湃,绿色崛起气势如虹。

  推行绿色理念 打造绿色引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

  倡导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国家方略,让咸宁倍感振奋。

  省委、省政府对咸宁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期许,极大地鼓舞咸宁人民坚持绿色发展的信心和斗志。

  省委书记蒋超良明确指示,咸宁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将绿色作为咸宁的底色和本色传承下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咸宁打造湖北特色产业增长极,支持幕阜山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在今年全省“两会”上,省长王晓东参加咸宁代表团审议论时指出,咸宁要坚持绿色崛起,用好绿色资源“富矿”,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努力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提出实现绿色崛起,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也有自己的信心和底气。

  咸宁建市晚、底子薄,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的双重压力。然而,我市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齐全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拥有堪称“富矿”的生态资源。

  咸宁应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比较先进城市的经验教训,思想在碰撞中逐步达成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市委书记丁小强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崛起战略,是咸宁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绿色发展是咸宁最好的路径,绿色崛起是咸宁必然的选择。

  市长王远鹤说,咸宁位于长江经济带上,绿色生态是其最好财富、最大优势、最优品牌,必须始终不渝地在保护绿色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崛起。

  共识形成后就是同频共振:

  2015年1月,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咸宁绿色崛起发展规划(2014-2030年)》,成为全国首个编制绿色崛起发展规划的城市。   

  去年召开的中共咸宁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崛起”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词。

  今年8月,我市又出台《关于坚持绿色崛起、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决定》,明确提出:围绕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三抓一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到2021年,以绿色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90%以上。

  目前,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灵魂、融入血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咸宁发展的根本路径选择。

  推进绿色革命 培育绿色动能

  实现生态文明,并非守着绿水青山无所作为。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问卷,咸宁绿色崛起的答案是: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医药健康五大千亿产业,着力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三篇大文章,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过去,我市产业集中在冶金建材、矿产开发等领域。如今,咸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做“加减法”。

  去年,赤壁闽发建材在全省率先淘汰钢铁产能60万吨。一大批小煤矿关闭,减少产能69万吨,到明年,所有小煤矿退市。

  全球一流的涂料工厂立邦咸宁基地即将正式投产,投资100亿元的中合新能源汽车签约,投资45亿元的华中首个户外酷玩乐园“际华园”动工……一大批填补咸宁经济空白的重大项目加速向“香城泉都”集中。

  以创新为引擎,不仅改变着工业结构,也转变着传统农业基因。

  我市盛产楠竹,过去竹子砍下来做筷子,如今巨宁集团创新研发出竹制车厢底板以代替钢板,一根竹子价值由十几元摇身变为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赤壁青砖茶历史悠久,茶企围绕品质做文章,部分茶叶质量达到欧盟进口标准。川字牌、羊楼洞、赵李桥、洞庄……不同品牌群芳争艳,助推茶叶产业迅速壮大。

  一方面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另一方面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让蓝天白云再次成为日用品。

  去年7月,我市启动“两湖”拆围,并扩展至全市所有水域。通过合理补偿,从事几十年养鱼的渔民洗脚上岸。在西凉湖边长大的咸安区向阳湖镇北岭村村民杨赤明欣喜地说,再经过几年生态恢复,野荷成群、菱角满仓的梦里水乡将重回眼前。

  保护“蓝天碧水净土”,我市打出组合拳。

  128公里的长江咸宁段,原有37个不合规码头。去年起,咸宁逐一进行排查整治,28个码头目前被取缔。

  全市229家非煤矿山一一体检。凡不合规的矿山断电断水,设置关闭矿山警示牌,对关闭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中央提出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潘湾工业园下决心转型,园区大幅提高环保门槛,清退了28家化工企业,退还购地款3700余万元。今后,嘉鱼不再新增一家化工厂。

  保护长江饮用水源地、全面推行河湖库长制、淘汰黄标车、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大规模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

  生态保护体制掀起“绿色革命”。打通监管“经脉”,变“九龙治水”为“一杆到底,全市环保监管“一盘棋”的局面业已形成。

  生态保护,咸宁全面发力;绿色风暴,席卷鄂南大地。

  推动绿色崛起 共享绿色红利

  站在咸安区向阳湖斩关村湿地花海,鸡冠花红似火,百合花粉似霞,薰衣草开出紫色浪漫,500亩花卉斗艳,与银光闪闪的西凉湖相互映衬,游人流连忘返。

  “周末,赏花游客有五六千人。”湖北湿地花海有限公司老板陈小荣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詹青山,准备加大投资力度,建设花海二期项目,包括滑草、游湖、采摘野菱角等,来的人肯定更多。

  “十九大报告说,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看来我们发展绿色乡村旅游的路子是走对了,下一步还要加大推动力度。”村支书詹青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一笔。

  一番疾风骤雨,换来山清水秀。生态文明建设,给群众增加了“获得感”,提升了“责任感”,带来了“幸福感”。

  我市城市公交近日全部换成电动汽车,零排放、低噪音的汽车,让市民李彤赞不绝口:“绿色出行,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通山县洪山石材厂厂长程平英说,原来大理石粉末染白了河水,自己看了也难受。如今经过沉淀处理,大理石粉末烧制空心砖,河水又清了。

  天蓝、水净、山绿,如今已成为咸宁的登记照。国庆节期间,市民李蔚接待外地同学前来游玩,听到同学们对咸宁生态环境的赞叹,让李蔚倍感自豪。“优良生态是咸宁的一张名片,徜徉于青山绿水间,提升了健康水平,增加了市民幸福感。”

  优美的生态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让咸宁守好“绿色风景”,带来“金色前景”。

  绿地、际华、中合、正达光电……一大批海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加速向我市聚集。

  今年前8个月,我市多项指标在全省跑入第一方阵:税收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省第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省第四。

  以“小巧、精致、灵秀”理念建好“香城泉都”,我市构建“一城十区二十景”空间布局,推动城市“依山拥湖面江同城”发展。城在林中,水绕城转,生态美景扑面而来。

  省环保厅公布的最新结果表明,今年8月,我市空气优良天数达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三。湖泊河流水质好转,饮用水源地水质长期保持达标。

  前景在望,让“山货”走出“山门”,让“风景”带来“钱景”,让“民居”变成“宜居”,让“特产”成为“特色”。

  咸宁的绿色颜值,正在让人民共享绿色红利。

  咸宁的绿色发展,正在打造美丽中国咸宁样本。

  咸宁的绿色崛起,正在为美丽中国描绘五彩斑斓的鄂南画卷。

  (咸宁日报记者 盛勇)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创优投资环境解融资难题 民间投资热情高涨
下一篇: 咸宁市认定41家企业为2017年上市挂牌后备企业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