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明助 通讯员 陈蔚
赤壁市陆水湖风景区 咸宁日报记者 夏正锋 摄
绿色,是咸宁最靓的底色,最强的优势,最硬的品牌,最大的潜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力打好环保工作持久战、攻坚战、立体战,持续推进“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打响环境保护持久战,确保咸宁生态底色不褪色
12月20日,市会议中心。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教授,应邀为我市党员干部作“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专题辅导讲座。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小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等市“四大家”领导参加学习。
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讲座,市“四大家”领导带头参加学习,目的只有一个:进一步坚定全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进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是咸宁的底色,绿色生态是咸宁的最好财富、最大优势、最优品牌。”十九大期间,十九大代表、市委书记丁小强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表示,咸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做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域旅游三篇大文章,打造美丽中国咸宁样本。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要求,全市上下要打好环境保护持久战,真正将绿色作为咸宁的底色和本色传承下去,长抓不懈,久久为功。
2017年以来,市委常委会7次研究环保议题,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研究环保工作专题会议 17 次。
《咸宁市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垅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实行)细则》、《咸宁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职责》、《咸宁市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政同责、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市区联动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为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市以“率先建成湖北特色产业增长极”为目标,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扬优势,补短板,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积极培养新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发展生态工业。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绿色崛起之路。
2017年,我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市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生态村、18个省级生态乡镇、 164个省级生态村,45个绿色学校,26个绿色社区,2个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环保使者引领示范,让绿色生态成为时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74%,城市绿化覆盖率 38.9 % ,重点水域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省市州前列……
蓝天白云映泉都,碧水青山绘“绿心”。绿色是咸宁生态的底色和本色,也是咸宁实现赶超发展的资本和底气。
实现绿色崛起,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咸宁完全有这个资本;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咸宁完全有这个能力。
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确保突出问题整改到位
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是中央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举措。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交办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安排,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推进。
“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就是讲政治、讲大局、讲规矩。”市委书记丁小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中央环保决策部署的落实,要求各责任单位、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在第一时间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
党政主要领导领衔督办。我市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领导小组,高位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2017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频频发力。
压实责任统筹推进。结合我市实际,对照反馈意见清单,深入查找问题,制定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对 38 项反馈意见整改任务逐项制定整改任务清单,明确督办市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制定作战图、任务书、时间表,要求各责任单位一把手要亲自安排,亲自抓落实。
9月13日,咸宁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攻坚指挥部成立。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推进问题整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市纪委联合跟踪督办强化问责,坚决打赢督察整改攻坚战。
攻坚克难全力整改。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要借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推动全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实现“四个百分之百”。
一年来,我市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清单,严格落实整改责任,一抓到底、不留死角,确保百分百真整改、全整改,如期交账。
目前,我市56 项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交办件完成整改达到 100 %、全市 87 个突出环境问题完成整改达到 100%, 275 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完成整改达到 100%, 38 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全部整改完成或达到序时进度要求。
环境问题,责大于天。环境问题,关系到咸宁绿色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福祉。
2017年,我市紧盯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各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有效推进。
——全市10个省“双交办”突出环境问题、省政府综合督查25个突出问题、市自查52个突出问题以及275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全面整改完成。
——全市各级财政投入逾20亿元.全市8个城市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焚烧发电厂、1个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全面整改规范运行。
——通山现代牧业沼液处置、嘉鱼高强锰业尾矿处置等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全面整治。
——各县市区3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环保设施和环境管理全面改造升级。全市新增污水收集管网120多公里,污水收集处理效率大幅提高。
——在“双护双促”综合执法行动中发现的356个环境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316个。
打好环境保护立体战,确保咸宁天更蓝水更碧
12月22日,经实地调研考核,由水利部长江委组织的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咸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国家行政验收。
作为全国首批45个试点城市之一,意味着我市又增加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11月11日,2017金盛兰杯咸宁国际温泉国家马拉松比赛,在市区激情开跑。
在奔跑中享受“森呼吸”,“零距离”感受香城泉都的魅力。1.2万名中外选手,被我市优良的生态环境所“折服”,纷纷拍照上传,“炫耀”分享。
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字招牌”,“咸宁蓝”刷爆朋友圈,得益于我市以“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
2017年,全市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立体行动,纵向到底,横向倒边,从空间到地面,打好污染防治立体战,全力守护香城“蓝天碧水”
——实施蓝天工程,联防联控贯彻落实 《 气十条 》,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017年,全市 4 台 300MW 以上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339 台 20t / h 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全市3087 辆黄标车淘汰任务全部完成。根据《咸宁市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全市 2017年过渡期内保留的66家、2020年保留30家非煤矿山大部分已办理相关环保手续并完善了环保措施;2017 年,全市关闭散乱污企业 58 家。
截至12月25日,咸宁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较去年提高2.4%,PM10较去年下降18.2%,PM2.5与去年持平,全面达到省考核要求。
——实施碧水工程,综合施策贯彻落实《水十条》,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多措并举提升水环境质量。
2017年,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全市 72 家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面关闭、搬迁,全市18.73万亩水库湖泊围栏围网养殖全面拆除,全市37座非法码头全部完成整治,全市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全市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面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市52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全面完成并上报省政府审批。
全市 60 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3个已建成投运、57个全面开工建设。2017 年,全市 8 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00%达标;纳入省考核的4个跨界断面水质 100%达标。
——实施净土工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分区分级防治土壤污染。
《咸宁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印发实施。抓住土壤污染核查、畜禽养殖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关键,完成养殖场治理项目198家;确定土壤详查点位932个,监测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11个项目,拟纳入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
污染防治,重在源头管控。
2017年,我市环保和规划部门督促六县市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方案、8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工作。
全面实施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安装、验收,在线数据传输有效率达98.84%;62家重点排污单位基本信息,已全部录入“湖北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
通过建立资源环境负面清单,近20个具有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等问题的建设项目被否决,牢牢守住生态红线。
持久战、攻坚战、立体战,全市环保“三大战役”持续推进。香城泉都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中部“绿心”的魅力和价值充分展现,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愈加明显。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政府召开座谈会 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
下一篇:
咸宁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党员志愿服务保护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