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参加咸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咸宁要靠绿色来赢得胜局,靠特色赢得市场,打造美丽湖北的咸宁样板。
作为典型的山水林田湖齐全的地区,咸宁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这些特色和优势,就是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坚实基础。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由“总量跟跑”向“绿色领跑”转变,靠绿色赢得胜局,以特色赢得市场,必须走出一条具有咸宁特色的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崛起之路。
一
绿色是咸宁最大的潜力、最好的财富、最硬的品牌。
绿色生态得天独厚。咸宁是中国著名的温泉、桂花、楠竹、茶叶、苎麻之乡。咸宁森林覆盖率达50.21%,一年四季葱葱郁郁,风景宜人,被誉为“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生态平衡之典型代表”,荣膺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绿色资源富饶丰沛。咸宁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全市6个县市区均有温泉,地热水年总储量达700万吨;桂花面积、产量、质量居全国之首,是著名的产茶大市。咸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3000多年前的商代铜鼓在这里出土,2000多年前茶马古道从这里发端,1800多年前三分天下的赤壁大战在这里爆发,90多年前北伐汀泗桥、贺胜桥大捷在这里打响,境内青铜文化、嫦娥文化、三国文化、瑶族文化、佛道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绿色崛起路径明确。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在顶层设计时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绿色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的要求,我市先后完成了《咸宁绿色崛起发展规划》、《咸宁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等系列文件,其中《咸宁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已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咸宁市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将幕阜山片区建成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咸宁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真正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注重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每年的“节能宣传周”、“全国土地日”、“世界水日”、“地球日”等为主题,广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
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迈入生态文明,这是咸宁,乃至湖北、中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这是文明程度的飞跃,也是不同理念的碰撞。实现生态文明,并非守着绿水青山无所作为。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问卷,咸宁将“创新驱动、绿色崛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要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统一起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就是要把绿色生态、绿色保护、绿色发展作为最宝贵财富、最重大任务和最重要路径,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就是要坚定信心志在必成,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在咸宁,绿色引擎动力澎湃,绿色崛起气势如虹。
赤壁青砖茶历史悠久,茶企围绕品质做文章,部分茶叶质量达到欧盟进口标准。以“赤壁青砖茶”为主,我市着力推进蔬菜、畜禽、中药材、水果、水产五业齐发,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全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我市正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设立“技改贷”,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咸宁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
坚持全域统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市正在做好“旅游+”和“+旅游”的文章,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标杆城市,叫响“香城泉都”城市品牌,扎实推进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咸宁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
咸宁正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我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持续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库长责任体系。大力实施“绿满鄂南行动”,每年以30万亩的速度稳步推进植树造林。
同时,我市加大幕阜山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力度,坚决守护好长江“母亲河”,打造美丽湖北咸宁样本。
经过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有效举措,咸宁人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灵魂、融入血液。天蓝、水净、山绿,如今已成为香城泉都的“身份证”。
三
只有培植壮大绿色产业体系,才能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
坚持以绿色为方向,以产业为支撑,以增长极为目标,以“三抓一优”为主抓手,培植壮大以绿色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经济底盘,提升咸宁在全省经济版图中的份额。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五大千亿产业板块为抓手,当前我市正着力做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域旅游三篇大文章。
做好现代农业大文章。巩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发展计划,加快“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重点做强茶叶、油茶、楠竹、蔬菜、畜禽、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大文章。着力推进“工业崛起”,深入实施“一工程三计划”,认真落实“绿九条”和《中国制造 2025 咸宁行动方案》,加快发展智能机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咸宁制造向咸宁智造转变、咸宁产品向咸宁品牌转变。
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实施“一核两翼四极四带”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加快“一城十区二十景”建设,推动“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核心旅游品牌,建成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咸宁不断刷新城市生态颜值,最终让人民共享绿色红利。一番疾风骤雨,换来山清水秀。生态文明建设,给群众增加了“获得感”,提升了“责任感”,带来了“幸福感”。
优美的生态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让咸宁守好“绿色风景”,带来“金色前景”。绿地、际华、中合、正达光电等一大批海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加速向我市聚集。
市场导向,前景在望。咸宁,正让“山货”走出“山门”,让“风景”带来“前景”,让“民居”变成“宜居”,让“特色”成为“特产”。(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谭昌强)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