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看咸宁如何种好中国改革试验田⑨】从“+旅游”走向“旅游×”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8-30 22:40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22日,崇阳县柃蜜小镇风景区。

  来自江西、湖南的几辆大巴刚停稳,游客便急不可待涌向华中首座9D玻璃天桥,玩“心跳”。

  金塘镇畈上村由一个寂寂无名的贫困村,变身炙手可热的“网红村”和旅游名村。类此并非个案。

  “中华鸡汤小镇”、“金融小镇”,“砖茶小镇”、“新材料小镇”等特色旅游小镇如春笋勃发,层出不穷。

  短短几年, 我市先后荣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色模范城市”“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魅力城市”等殊荣。旅游经济指标在全省市州排名第五,在武汉城市圈除武汉外排名第一,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1-7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41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均超过20%。

  毫无疑问,咸宁旅游正从“+旅游”走向“旅游×”,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跨越发展新路子。

  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

 

  “+旅游”——做大增量

 

  咸宁区位优越,文史流芳,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赤壁古战场、汀泗桥、贺胜桥、闯王陵等历史文化符号广为人识;咸宁堪称中部“绿心”,江南“桃园”,享有“五乡”美誉,生态厚势独特。

  但咸宁撤地建市仅20年时间,旅游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滞后,要素市场不全,也是不争的事实。

  先天不足怎么办?做好“+旅游”!

  做好加法,盘大总量。

  据旅游部门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全市签约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6个,总投资近700亿元。

  加大传统核心景区和重大旅游项目改造投资,力促九宫山、赤壁古战场等老景区提档升级。

  引进际华园、永安阁、落雁湖未来城、黄龙山风景区PPP项目、金色年华生态养生谷、131军旅小镇白水畈田园综合体、康美咸宁特色小镇、瑶族水立方等项目顺利签约并开工建设。

  全市旅游重点项目数据库入库项目120个,项目总投资1800亿元。

  我市牢牢把住项目建设这一培育旅游核心动能的关键抓手。

  谋划策划一批:咸宁长江经济带旅游康养示范建设项目22个,概算总投资400.1亿元。

  招商签约一批:三湖连江“恋江湖”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五洪山温泉特色小镇项目、随阳·爱情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小镇项目等15个项目在会上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680亿元。 

  推进建设一批:围绕 “一核两翼四极四带” 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扎实推进梓山湖原乡里、花亭茶溪休闲运动度假区、龙泉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瑶族水立方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区位优势和生态厚势,成为咸宁人选商择资的王牌和资本。咸宁有底气“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想着更好更大的”。

 

  “旅游+”——做活存量

 

  一片星空,一个萝卜,一朵野花,这种最见惯不惯的东西,却以“供给侧”的方式,在咸宁旅游中闪亮登场。

  今夏的持续高温,让九宫山旅游持续火爆,单日游人次再创新高。

  九宫山的老景点铜鼓包,新辟的“星光公园”,一下成为耀眼的“明星景点”。那片星空自古就有,怎么就成了热门?

  无独有偶。咸安高桥镇白水畈村,一根最不起眼的萝卜,撑起了一个特色小镇, 炒起“萝卜热”,带活“萝卜游”。

  类似的,桂花,荷花,杜鹃花,野樱花,游客似乎有了更多的“乡村发现”。

  做强“旅游+”,发力供给侧,成为我市旅游发展激活存量、转换动能的“革命一招”。

  体制创新,简政放权,优化配置,完善监管,让旅游要素实现市场化流动。

  我市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带动了一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度假农业、体验农业示范点建设,打造黄鹤楼森林美酒小镇、东山屋场、果匠小镇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激活研学旅游、体育休闲旅游。近两年来,全市累计有15万人次的学生参与了研学旅游。赤壁古战场和崇阳浪口温泉被认定为省级研学旅游基地。

  旅游+新型城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涌现。金融机构与景区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实现合作,黄龙山景区、锡山公园等旅游项目通过“PPP”模式运营建设。

  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中医药养生等新业态为咸宁旅游增添了新的活力,连续两年举办了咸宁美食文化节和咸宁马拉松比赛,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吸引力。

  旅游金融服务创新实现重大突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以“股权质押+抵押”方式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金1亿元,黄龙山景区、锡山公园项目通过“股权+债权”的运营模式开工建设。

  黄袍山油茶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赤壁游客集散中心项目获得国家优选旅游项目贴息贷款补助,三国赤壁古战场贷款贴息项目被列入2018年省级专项奖补资金范围。

  让创新创造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调,让一切有利旅游发展的要素全面涌流。

  发力供给侧,催生旅游热;“旅游+”,让咸宁“旅游佳”。

 

  “旅游×”——做强总量

 

  如何让到咸宁旅游的人,找到难以抗拒的“理由”?

  做强总量,是最后的“胜负手”。

  一个城市要成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就得让游客来得了,住得下,吃得好,购得欢,玩得转,走得爽。

  “旅游×”,做乘法,我市更是打出组合拳。

  成功将九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办成了“国家水平、世界影响”的节会,“香城泉都”的知名度、美誉度成“几何级”增长。

  合纵连横,缔结联盟。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与岳阳、九江两市旅游部门签订全域旅游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确认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实现了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发布共建共享共赢。

  实行旅游营销全域化、全网化,通过网站、微博、微信以及手游等,多层次开展城市旅游主题形象和要素营销,主动加强与今日头条、腾讯大楚网等知名旅游网站战略合作,搭建了营销推广合作平台。

  2017年,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发展“大旅游”、创建“旅游城市”重大战略部署,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提出做好全域旅游等三篇大文章。

  “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把旅游业作为第一大产业进行战略定位,加紧推进市区“一城十区二十景”,形成“一核两翼四极四带”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战略布局上,推进全域旅游;战略目标上,打造公园城市;战略路径上,打造“小精灵”城市。

  我市智慧旅游应用体系逐渐完善,4A级景区视频监控平台与市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高。

  据市旅游部门介绍,咸宁旅游年接待人次从2013年末2650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5700万人次,年均增长21.3%;旅游总收入从2013年130亿元,增加到2017年290亿元,年均增长22.5%;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14.9%增长到2017年的24.1%,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65.9%。

  从确定为国家旅游改革试点市至今,咸宁旅游无论总量和质量,都做了一个漂亮的乘法!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委五届四次会议《决定》
下一篇: 习近平同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举行会谈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