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新 王莉敏 见习记者 阮泽华 通讯员 汪洋 周惠君
17至19日,我市召集170名来自乡镇的一线安监干部举办专题培训班。参训人员中,有乡镇党政领导、安委办干部,人数之多、学习内容之丰富,均创我市乃至全省乡镇安监工作之最。
“筹备这个培训班,我们用了整整一年半时间。”市安监局局长郑耀英说,乡镇安监工作是全市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市安监部门一直在探索解决乡镇安监工作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好”,从队伍建设、政策配套、绩效考评等方面,不断寻找突破点。
三级监管——将安监触角延伸到基层
市安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80%以上的高风险和职业危害企业集中在乡镇,“十二五”期间全市85 %以上的事故发生在乡镇和中小企业。
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解决镇村干部安全生产监管“有心无力、有责无权”的现状,迫在眉睫。
3月,我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意见》,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安监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装备和办公场所“六有”要求,将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为了调动乡镇安监办积极性,我市又在全省首开先例,将警告,对个人2万以内,生产经营单位5万以内经济处罚和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委托乡镇实施,实现了责权对等。
同时,增加基层安全生产能力建设专项预算210万元,对每个乡镇一次性补贴3万元,让各乡镇安监办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眼下,全市已形成部门、乡镇、村(社区)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形成一张“横到边、纵到底、不留盲区”的安监网络。
一盯到底——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崇阳县的翔农化肥是一家液氨使用单位,里面有重大危险源——50吨液氨储罐,是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4月,市安监局督查组到该公司检查时发现多处安全隐患,便列出详细的限期整改清单,并告知专班会再次来核查。
哪知,该公司不以为然,第一次整改敷衍了事。督查组核查时发现问题依然存在,要求继续整改,并指点整改思路。等督查组再次前往时,整改仍然不到位,发现原来是不知道该如何改,便帮忙请来了危化品专家指导,直到隐患全部整改落实。
郑耀英介绍,按照过去传统的安全监管方式,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开罚单”了。然而,安全监管的目的是要企业安全生产、安全发展。所以,一盯到底,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才达到了最终目的。
“每月一次例行检查,每逢节假日一次专项检查,党政一把手每月一次亲自带队查”,“企业自查、联点干部查、常驻专家查、县级部门综合查”……记者了解到,各乡镇正结合各地实际和自身工作,采取“一盯到底”的模式,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同时,我市多次组织安全生产专委会到乡镇,从企业生产工艺、设施设备、作业环境、人的行为等方面,现场指导企业安全风险的辨别和安全检查注意事项,让基层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白“风险在哪里,隐患在哪里”。
六责明确——让安全生产观念入脑入心
19日,在嘉鱼县潘湾工业园,随意走进一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告知书、安全生产承诺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卡、岗位应急处置措施卡等等,事关安全生产的事项,都标注在最醒目的位置,既推动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也时刻提醒着员工和责任人。
其实,这些只是我市对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反复排查、反复督查、反复整改的最显性表现。
为了便于操作,市安委会办公室还提供各种函的统一格式:督促各乡镇安监办运用《商请函》,与县级专委会和部门进行工作对接;运用《提示函》和《督办函》,督促企业和乡镇部门、村(社区)进行问题隐患查改。
同时,我市采取“分线负责、分片包保”方式,对乡镇月督月查,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工作闭环,推动乡镇驻村包保干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为了让安全生产入脑入心,我市明确了“党政同责、片线负责、行业全责、企业主责、失职追责、事故问责”等6大责任体系。
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每年要接受“期中”、“期末”两次评级,结果纳入县(市、区)年度目标考核计分。对不全面正确履责的单位和个人,不仅启动相关责任人安全生产过程问责,严重的还要向纪委监委移交线索。
截至目前,市安办已对推进不力的通山县楠林桥等3个乡镇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对工作不实的通城县北港镇等2个乡镇进行警示教育,对认识不高的赤壁市官塘驿镇进行警示约谈。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市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推进会
下一篇:
咸宁市出台市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