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三问①】咸宁:获得感从何而来?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19-04-15 08:10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编者按:

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全市300万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起,本报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三问》为栏题,推出一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精准发力查补“民生短板”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加快建成全省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增长极、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谱写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关键在于补齐发展中的民生短板。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更是咸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近年来,我市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了很大满足。

但毋庸讳言,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当前我们的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咸宁存在哪些短板?——精准发力补短板,必先找准短板。

咸宁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城乡居民办事难、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如厕难等“五难”问题亟待破解。

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并研究提出补齐短板的对策措施,拿出创新实干补齐短板的作风干劲。

查补短板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上,从老百姓最不满意、最不舒心的地方改起,不断提高民生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精准聚焦找短板、精准发力补短板。在这个全新的考场,各部门积极做好赶考人——

稳就业是“六稳”之首。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企招聘周、大学生就业服务月等100余场大型招聘会搅热香城,3万多人在招聘会上找到中意的工作。全市贫困山区新建起40多个扶贫车间,让乡亲们不出村就能找到新工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我市扎实实施市城区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学校,进一步缓解大班额和择校热问题。围绕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振兴乡村教育。

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我市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争取将一些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扎实推进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我市出台了《咸宁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五难”问题责任分工》,着力解决好群众办事难、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如厕难等“五难”问题,让全市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共享红利派发“民生红包”


去年,咸宁GDP增速达8.5%,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居前。与此对应,去年我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77.7%,创下我市“十二五”以来新高。

数据显示,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和20%,大幅跑赢全市GDP增速。

沉甸甸的民生红包,饱含民生情怀,充满群众感情,让群众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就业是民生之基,多措并举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去年,我市推出“我选湖北、志在咸宁”活动,为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等提供公租房、廉租房,延续购房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安心扎根咸宁,多措并举保持就业稳定增长。

去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91万人,就业人数比上年持续扩大。市劳动就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市发放创业贷款1620笔、共计1.8亿元,带动就业1.9万人。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去年投入1.88亿就业专项资金,落实包括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补贴、企业稳岗补贴等政策,稳定就业,惠及5.8万人。

医保实现全覆盖,市民就医更加方便。去年,职工、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4.51%、62.01%。

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原新农合相比,门诊慢性病病种由20种增加到30种,年基金支付限额由最高3000元提高到9000元,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75%;大病保险年支付额上不封顶。药品目录范围扩大到2923种,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为避免因病返贫,我市投入保费1.39亿元,为全市所有贫困户购买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精准扶贫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四位一体”+“一站式、一票制”的即时结算模式,“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基本落实,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

不让贫困代际传播。我市去年投入教育专项扶贫资金3.2亿元,资助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共计14.54万人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实施“9+3”免费教育,不仅免除学费,还补助生活费。

贫困学子不仅有书读,教学水平还逐步向城区看齐。我市累计投入2亿元,初步完成咸宁市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基础工程,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89所结对帮扶的学校、教学点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简称“联校网教”),679所学校应用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占全市学校比重93%。

咸宁百姓在民生的温度中体会到了实实在在。他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城乡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医保报销比例越来越高,市域内可一票式结算,异地就医可按比例报销;企业养老保险退休金年年涨,人均月养老金节节高。


真抓实干书写“民生答卷”


教育均衡发展,幼有所学;医保全面覆盖,病有所医;多种住房供给,住有所居……各地党委政府用实际行动补短板、强弱项,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教育公平,步伐坚实——

市教育局日前透露:我市两所新建的学校——金桂学校和鲁迅中学主体建筑均已封顶,即将建成,今年秋季将正式投入使用。

咸宁市金桂学校教学楼已完成主体工程,根据计划,将于2019年9月1日如期开学。学校建成以后,可满足金桂路、锦龙路片区居民就近入学需求,同时有效缓解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大班额问题。

湖北咸宁鲁迅中学、湖北咸宁鲁迅中学附属小学总投资6个亿,是一所民建民办的15年一贯制学校。该校是咸安区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旨在满足咸宁市民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目前一期建设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报告厅、学生宿舍、食堂、以及运动场主体工程均已基本完工,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

随着一大批新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极大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的现状。

通城县关刀镇道上村,是云溪库区的移民村,远离县城,交通不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出打工的增多,村里的云溪学校学生锐减。

为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城县政府联合当地企业平安电工,投入大量资金,给学校偿还“普九”债务,帮助学校翻新教学楼,整修教职工宿舍,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提高老师待遇。去年8月起,通城县所有教师工资发放,改由新成立的县教育资金管理中心集中管理支付。云溪学校负责人说:“这些措施点燃了云溪的希望之光。”

全民小康,健康先行——

66岁的刘女士从咸宁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退休后移居浙江,医保关系仍在咸宁。以往在外省看病,报销基本医疗费需要鄂浙两省来回跑,耗时费力。

2017年,咸宁市通过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与省外全部定点机构实现联网结算对接,在外地的咸宁人再也不用两头跑了。刘女士也成为此项政策的受益者,2018年她因大病住院综合报销比例为79%。

在咸安区桂花镇卫生院,熊隽逸医生为村民诊断后,将分诊情况录入系统。去年,他个人签约了南川村1095人,通过一年的时间,对所签约对象的健康状况基本掌握,并且在医疗系统中为每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只要输入姓名,便可查清楚其病史和治疗史。该院院长陈建军说,分级诊疗实行一村一医一护士,建立医患信任关系,做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城乡居民,住有所居——

位于南外环路北侧、肖桥村西面的肖桥公租房小区,是我市的重点惠民工程。随着小区的水、电、路、燃气、绿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目前已有1169户居民入住,喜圆安居梦。

今年58岁的李娜梅住进肖桥公租房已有一年多时间。她家原来的住房已老旧成危房,老伴过世后,她申请到一套35平米的一居室。如今,她已结识一批舞伴,闲来大家一起跳舞、唱歌,日子越过越惬意。

咸安区金叶社区内,一排排廉租房公租房设备齐全,公共空间宽敞,绿意盎然。62岁老人杨宗柱年轻时当兵立功,后转业到市供销社买断工龄下海做生意,开餐饮、搞装潢,经历不少,收入却不多,晚年被评为低保对象。政府给他们家提供了一套公租房,47平方米,年租金600元。

“有住的、钱虽不多够用,生病了也有医保。”老杨很知足,“感谢党和政府!”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公布 咸宁位居第13位
下一篇: 咸宁市领导率考察组赴成都学习公园城市建设经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