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荣华 谭昌强 通讯员 聂夏云
刚刚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的嘉鱼县信访局副局长彭光新,比原来更忙了。
7月3日上午,记者找到彭光新时,他正在忙着接待鱼岳镇居民李德金的信访。近三年来,彭光新接待李德金的信访,已不下20次。
“我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彭光新说,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做好信访工作,做信访群众的服务员,把人民满意作为自己的追求,不辜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朴实的话语,饱含了彭光新对信访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从事信访工作13年来,彭光新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信访就是家访,访民就是家人”
在嘉鱼县信访局,资格最老的信访员是谁?彭光新。最难办的信访问题找谁?彭光新。找得最多的人是谁?还是彭光新。
“老彭接访不推不卸,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县信访局长郑光明说。
彭光新认为,“信访”二字,“信”由人和言组成,就是人要说话,“访”由言和方组成,就是要有说话的地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信访工作,关键是心态要正,要设身处地为访民着想。
“在我看来,信访就是家访,访民就是家人,访民的事就是家事。”彭光新说。
2001年,茶石路拓宽,蔡大德的夹板厂被征用;2007年,县城发展大道延伸到官桥,又拆了蔡大德的养猪场,补偿一直没有兑现到位。蔡大德为此四处上访。
2007年,刚从官桥镇调到县信访局不久的彭光新,受理了蔡大德的信访,连续7年为蔡大德协调。直到2014年11月,征收补偿事宜圆满解决,这起长达14年的信访积案终于化解。
“两次修路,蔡大德的土地被征收,确实为地方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诉求有合理部分,应该帮他协调,不能置之不理。” 长达7年的调解“马拉松”为什么能坚持?彭光新这样解释。
这7年间,彭光新为蔡大德到县政府、官桥镇政府,跑国土、交通、供电等有关部门,找相关领导,找有关当事人,找地方群众,反复协商沟通。方案一改再改,人事更换多轮,难题一个接一个。彭光新没有气馁,一直在为蔡大德奔走,直至问题圆满解决。
通过多年的交住,蔡大德非常信任彭光新。“彭光新很贴心,找他好办事。”蔡大德这样夸彭光新。2018年初,蔡大德患病去世。临终前,他还交待家人,请彭光新帮忙办理房产证等后续事宜。
2009年冬,县城居民李海明的侄儿扭伤左脚,到一家医院手术后,脚掌不能着地,走路一瘸一拐,但医院拒不承认属医疗事故。李海民到县信访局上访。
彭光新耐心听完李海明的苦水后为他支招:是不是医疗事故,你我说了都不算,要先做医疗事故鉴定。经指点,李海明先后到市级、省级鉴定机构,专家会诊鉴定:确属医疗事故。铁的事实面前,医院最终于2011年给予赔偿。
“那两年,我到信访局跑了无数次,给老彭打了无数次电话。他总是热情接待,反复找卫生部门、医院、鱼岳镇政府协调。医院赔偿后,事情就算了结;万万没想到,细心的老彭主动找我,帮侄儿办理了低保,还办理了残疾证。”李海明回忆当年,仍是满心感激。不访不相识的他俩成为好朋友。
“办好一件信访,就能为党赢得一份民心”
“我家有今天的好日子,要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彭局!”3日下午,残疾人谢云华见到记者时开口就这样说。
14年前,谢云华是一名“麻木”司机。2005年,嘉鱼县禁麻,谢云华等40名残疾人失去了生计,他带头上访。2006年秋,刚到县信访局上班不久的彭光新接待了谢云华。
“办好一件信访,就能为党赢得一份民心,就能为党和政府分一次忧。” 彭光新说,禁麻是优化发展环境所需,全社会都要支持;而残疾人也是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关爱。如果这批人的问题解决不好,不但会影响禁麻,而且会影响地方稳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他决心把这个矛盾化解好。
彭光新出面协调,县里每年为这批困难群体拨付节日慰问费,今年慰问费调高至1000元。
谢云华家尤其困难。彭光新找到嘉能热电厂,帮谢云华找到一份保洁的公益性岗位。谢云华县城没房住。彭光新帮他争取经济适用房。而经济适用房只安排给城镇居民,彭光新就找公安部门,把他家的户口迁至县城,最后为他家争取到一套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谢云华的妻子患有癫痫病,劳动能力弱,彭光新为她争取了低保。
矛盾化解了,心里的疙瘩解开了,那批残疾人终于理解了政府,支持政府。谢云华每月除工资外还有“五险一金”,儿子在外打工,妻子的病情稳定,生活安乐。
这次彭光新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谢云华非常高兴,特意打电话祝贺。
“真是好人有好报哦!你为我们办了大实事,连水都没有喝过一口。感谢党培养了一位好干部!”谢云华说。
彭光新反应很平静。“你们生活很不容易。你们过得好,我就很高兴。你们不找我,不找政府扯皮,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他说。
“人要知足,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接待上访群众1.7万余人,阅处群众来信3000余封,处理网上信访事项2000余件,协调处理信访积案451件……彭光新从事信访工作13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谈起信访,彭光新心得很多;谈起积案、难案,彭光新根本不用看案卷,烂熟于心。
“人实在,办实事”,“脾气好,有耐心”,“不怕事,办法多”……彭光新的名气在上访群众中很大。
鲜为人知的是,彭光新有两个“秘密”。
秘密一:彭光新的办公室备有药罐。
长年累月奋斗在信访一线,彭光新落下了很多毛病。说话过度,造成声带息肉;长期久坐接访,造成颈椎病、腰椎突出。更不好的是,他还患有痛风和高血压。
彭光新的痛风是老毛病。2012年春,有一次痛风发作,彭光新忍着痛上班,一连接待了几伙上访群众。临近下班,同事发现他趴在桌上像是睡着了。走近一看,发现彭光新已昏迷。原来,痛风造成病毒感染,引起了肾衰。同事吓坏了,赶紧送他去医院。
为了不影响工作,彭光新从2015年起买了个药罐,放在办公室煎药,每天要吃一大堆药,每月的药费有上千元。
秘密二:彭光新的妻子一直没有工作,他从来没有找过组织。
彭光新最开始在官桥镇当村干部,后来调进县城后,妻子一直呆在家里没上班。十几年来,彭光新为信访人员协调解决了一大批难题,为不少弱势群体谋取了公益性岗位,而他从没有向组织提过妻子工作的事情。
彭光新长期用药,家里不宽裕。好心的同事要彭光新找领导反映一下,帮助妻子找工作。彭光新一口拒绝。妻子不理解。彭光新说:“我原来是一个村干部,现在进了城,当了副局长,比好多同龄人强多了。人要知足,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贤惠的妻子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倾听群众呼声 崇阳:变“门禁”为门好进
下一篇:
赤壁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