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八月时节,驱车来到鄂南幕阜山,只见莽莽幕阜山脉翠绿如泼,一条蜿蜒数百公里的生态旅游公路一线串珠,一镇一业、一镇一景,沿线一路山清水秀……
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是我市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产业带围绕建设旅游文化产业、特色生态农业、健康服务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新型产业、边贸物流产业6大绿色产业体系,重点实施89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88.96亿元。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咸宁,趟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崛起之路。
以绿为底
——擘画绿色发展蓝图
夏日香城泉都,满眼都是醉人的绿:玉带绕城,天蓝地绿,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好一幅现代宜居城市新画卷。
今年3月,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继2013年被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后,蝉联“国家园林城市”荣誉。
去年10月,2018年“长安福特”环梓山湖国际超百公里极限挑战赛激情开跑,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对赛事进行全景直播。“超马”赛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人们跟随央视直播镜头发现,昔日的南鄂小城,已然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城市,一颗长江南岸璀璨的明珠。
作为典型的山水林田湖齐全的地区,绿色是我市最大的潜力、最好的财富、最硬的品牌,绿色发展是咸宁最好的路径。
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绿为底,一张蓝图绘到底——
2007年1月,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目的是以较小代价摆脱传统工业的路径依赖。
2012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和推动咸宁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和“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
2015年1月,我市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绿色崛起发展规划,谋划未来15年发展,从构建“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生态—绿色文化—绿色管理”五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入手,实现绿色崛起。
一年后,我市绿色崛起的思路再次升级。市第五次党代会举行,“建设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的宣言,成为咸宁对中国绿色发展贡献的最新注脚。
2017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咸宁、鄂州、随州、恩施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
2018年8月,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提出,围绕2020看咸宁,要突出重点,积极谋划和推进“五个一”工程,即一座城、一瓶水、一部车、一条路、一机场,其中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列于首位。
2018年12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将咸宁、黄石、黄冈、鄂州被纳入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
今年7月5日,市委五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战役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如今的咸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绿色作为咸宁的底色和本色一脉传承下去,成为全市上下共识。
以绿聚能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问卷,我市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在绿色生态和环境承载的约束下,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技术迭代、产业升级。
嘉鱼县拥有109公里长江岸线,这里的企业过去主要以油漆、涂料等企业为主,存在一定污染隐患。2017年6月,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PPP模式开始建设运营嘉鱼产业新城。为了保护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华夏幸福在此规划了以创意设计、智能制造为产业亮点,以汽车及零部件、专用装备、新材料为支柱,以现代农业为基底的“2+3+1”产业体系,进行了智能、绿色和人才方面的升级。
注重招商引资与优化存量、提升增量相结合,我市通过“三抓一优”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绿色环保的优质项目落户。
从螺旋盖纤体铝罐到3D玻璃盖板,从超薄电子玻璃到激光半导体芯片,从纳米纤维材料到超长应急机械化桥,我市绿色产业在集聚中茁壮成长。
坚持“穿新鞋、走绿道”,统筹规划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是我市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主打的三篇大文章。
目前,我市正大力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加大纺织服装、冶金建材、机电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优势,我市成功举办了十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并跻身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之列,获评湖北最受欢迎的国内旅游目的地。
如今,我市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康美健康城、江南里医养小镇、131军旅小镇等一批旅游康养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预计到2020年,我市以绿色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90%以上。
以绿为本
——共享绿色生态红利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之滨的咸宁,绘就生态保护大蓝图。
斧头湖、西凉湖、黄盖湖、嫦娥湖……咸宁湖泊纵横,山水相拥。上世纪90年代起,湖库开始围网养殖。在层层鱼网的围剿中,水质恶化,湖泊日渐失去生机。
2016年7月,我市扣响拆除围网发令枪,为18.7万亩湖泊松绑。按照统筹推进、联合防控、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联合武汉市相关部门编制《斧头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共同开展斧头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有效遏制斧头湖水生态环境退化、水体面积萎缩、蓄水减少的趋势,促进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现在,湖面重现潋滟风光,百鸟翔集,久违的白天鹅等珍稀鸟类又回来了。
淦河从市区穿城而过,将城区一分为二。数十万人临河而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一度严重污染河水。
拒绝污染企业、拒绝环保不达标企业,我市果断关停、搬迁沿河5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建立江河湖库长制,出台《咸宁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完成淦河沿线10个排污口整治和2条入河黑臭水体治理,所有乡镇饮用水源地按月巡查和突检,坚决杜绝和关闭饮用水源地周边排污口和违法排污企业……
一系列举措实施后,我市8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纳入《湖北省长江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的4个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麻塘水厂水质保持良好,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1%。
从治理空气污染到拆除长江非法码头,从清除湖库围网到大规模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从逐步关闭非煤矿山到高标准修复山体,我市生态保护体系逐步成形。
去年,我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验收,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披露,咸宁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全国第8位。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丁小强深入咸安区开展领导干部开门大接访活动
下一篇:
咸宁陆溪口水站入围全国首批100个“最美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