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明助、通讯员周刘报道:“家底清清楚楚,干部清清白白,群众心服口服。”12日,嘉鱼县鱼岳镇护县洲村二组村民邹广林对记者说,这次“三资”清理全程向村民公开,承包合同“晒”出来接受大家监督,大伙儿心里“敞亮、服气”。
针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管理长期缺失,集体资源被贱卖、贱包现象,嘉鱼县在主题教育中把“三资”清理列为重点内容,全面清理 “口袋合同”“嘴巴合同”“无期合同”,把糊涂账算明白。
“合同是村干部们订的,自己清自己,肯定搞不下去。”起初,不少村民对“三资”清理持观望态度,等着刮“一阵风”。
“三资”清理,如何破局?
集体的财富需要集体守护。嘉鱼县的做法是:发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三资”合同清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制度,将“三资”合同清理作为民主议事的重要议程。
簰洲湾镇花口村有一片1200亩的地,被300多户集体承包。合同2016年到期后,大家既没交钱,也没有交地。
“三资”清理开始后,村里将旧合同“晒”出来,由花口村党总支牵头,请党员群众一起商议,每亩地究竟租多少钱合适。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本村村民每亩地150元一年,外地来的租户200元一年。”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奇告诉记者,全程阳光操作,大家心悦诚服,300户农户全部按期补交了租金。
“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萍说,“三资”清理由支部“搭台子”,请群众“唱主角”。实践证明,越是群众参与度高的村,“三资”合同清理的效果越好。
截至目前,全县清理“三资”合同2394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50万元。
“三资”清理成效如何,群众说了算。
以簰洲湾镇为例,3个多月完成14个村的“三资”清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337万元。
村里有钱了,也好办事了。该镇东岭村修理维护机耕泵站、建老年人活动中心,连续3个月实现零上访。村民胡名海说:“动了少数人的奶酪,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2019“香城泉都杯”美丽中国·全国门球大赛开幕
下一篇:
智慧活水润香城——2019年“上海院士专家咸宁行”活动侧记